5iMX.com 我爱模型 玩家论坛 ——专业遥控模型和无人机玩家论坛(玩模型就上我爱模型,创始于2003年)

标题: 我国研制的无硬质金属软体飞机第二次试跑 [打印本页]

作者: 59195919    时间: 2006-4-4 20:06
标题: 我国研制的无硬质金属软体飞机第二次试跑


    中新网1月9日电 (记者史宝银)7日下午四时许,由高级工程师张炳炎研制的软体飞机在河南省新乡县政府院内进行了第二次试跑。<BR> <BR>  当日下午一时许,记者赶到新乡县政府时,工作人员正在紧张的忙碌着。下午四时许,做完各项准备工作的飞机开始了试跑。记者看到,这架软体飞机通体红色,远看就像是一只硕大无比的大鸟。试跑中,飞机显得灵活自如。</P><P>  据了解,二00四年七月十日,该飞机在新乡市牧野区进行了第一次试跑。此次试跑是为了对软体飞机的相关性能进行再一次检测,为今后的试飞做进一步准备。</P><P>  试跑完后,张炳炎告诉记者,眼下他们最大问题是经费问题,由于没有钱,致使飞机迟迟没有符合设计要求的发动机。一旦这个问题得以顺利解决,等天气一好,他们就将进行试飞。</P><P>  自一九五八年起就开始从事飞机外场服务的刘刈教授说,这种软体飞机由于机身采用了特殊的高强度纤维面料,又利用空气做介质,所以该飞机具有重量轻,制造方便,操作简便,安全等优良特点。这种软体飞机的研制在世界航空史上意义非凡。</P><P>  据了解,目前,张炳炎等人正在四处筹措经费,以便早日购得符合设计要求的发动机,尽早对飞机进行试飞。
作者: redsun390    时间: 2006-4-6 19:42
重量是很轻哦,就是一知道气动性能如何?
作者: 帅小丫    时间: 2006-4-6 22:28
有什么实用价值啊?我是想不出来?楼主说说有什么用啊?
作者: Hyun    时间: 2006-4-7 09:56
机体轻,就意味着省油啊!但真能飞吗?
作者: moneycwq    时间: 2006-4-7 12:23
呵呵,这年头假话太多,不可不信也不可相信
作者: happyskybaby    时间: 2006-4-7 20:33
要是翅膀扎破了怎么办?
作者: FreedomEagle    时间: 2006-4-8 10:03
能飞吗?.............
作者: 59195919    时间: 2006-4-8 14:16
标题: 我也是偶然发现
以我的水平分析,我只能想到,这东西玩腻后收藏不占地方.:em15:要我猜的话,它除了能飞还能当安全气囊,就象消防用的气垫.造起来可能工具用得少,和裁缝一样,尺子剪刀缝纫机,完事!还有嘛它是气压保型,估计复杂零件少,制造难度会低点儿?我是猜的,结论还得行家来下!
作者: 海上翼    时间: 2006-4-9 00:17
这个机的原创性可不怎么好。一个瑞士人(?记不大清)做过这种飞机。他的飞起来了,而且从结构的完善性来看,他那个远远好于这个国产的,个头也要大些。那个飞机表面的绷紧程度高,分隔比较密, 不象这个软塌塌的。
好像是纪实频道播过的。
作者: uery    时间: 2006-4-9 16:23
不错,有创意。。。
作者: 59195919    时间: 2006-4-12 15:09
标题: 你说的是这个吧?
记不清是哪儿找的了

请教行家充气飞机是不是安全感好些?
作者: zippo    时间: 2006-4-15 04:22
路过.........................................................
作者: 正在充电    时间: 2006-4-20 10:09
有飞行图片吗?飞着安全吗?
作者: 3dhx    时间: 2006-4-20 10:52
感觉阻力多大的。
作者: 59195919    时间: 2006-4-20 20:56
标题: 想起一件事
记得有一种运动,国外一些人做了一个双层透明的充气塑料球(找不到图),外层直径近3米,内层可以钻进一个人与大气相通,内外层之间充气,使之形成圆球型.将它带到山顶充气,再钻进一个人一同滚下山,人在安全情况下完成速降.
我看重的是它以低成本低技术实现全方位安全保证,就象勇气号登陆火星一样.
我觉得个人航空起步应从安全省事省钱开始,就象到游艺场买门票享受一样,因为现在毕竟不是航空事业初期,到处都是未解之迷.应该提倡想一些巧妙的办法来绕过那些常规带来的难题.想想看增加难度就是延长奋斗的路.
我还觉的如果只是单纯爱好飞行,那么性能效率都可以靠后考虑.试飞成功就入库是有的,飞了几次就拆废也是有的,爱好者们造了拆再造再拆,好象在造验证机一样,但又是按生产型的标准和成本,而最后并不能得到生产型的待遇,导至必须副业养造,不少人因造返贫,这可不符合知识带来幸福的原理.
结合前面的例子,我想说明的是,那个气球和滑雪板一样是用来完成从高山速降的目标,但是,我们来比较两者的成本,花的功夫,制造的技术要求,使用的技术要求,就应该能看出其中的差别.
难度和深度并不是代表水平的唯一标准,巧妙和精彩才是我们快乐的源泉.:em03::em03:
作者: palm    时间: 2006-4-25 09:38
还是动力伞实用性好
作者: 59195919    时间: 2006-4-28 22:16
标题: 成本第一难
咱们网里的人什么都不缺,就是缺钱!
没钱怎么办?!只能靠控制成本,谁能控制成,本谁的贡献就大,不管是对工作对老婆对造飞机都会皆大欢喜,对个人来,讲充气是最便宜省事的构造,它飞行的时候,就象人穿衣时把衣服展开穿上,不飞时就象把衣服叠好省地方,它比翼伞刚性好,不需要象飞艇那样充昂贵的氦气,飞起来接近常规飞机又比常规飞机耐事故,所以它是值得我们这些势单力薄的人去研究的.
那么我们来试想一想它的成本构成,对于一件人造物,成本分为制造成本和维持成本,其中维持成本应该是最麻烦的,它时时刻刻折磨你,还要应付可能的意外支出,搞得不好,你就象在演一场收不了场的戏,剩下一堆东西,扔也不是留也不是.所以这个成本应该是航空爱好者选型前第一大事,维持成本算好了,什么样选择能降低制造成本也就容易弄清了.首先,构型要巧,零部件要少.一个零件应多承担几项功能.第二,主构件尺度要小,长度增加一倍重量增加八倍.第三,材料种类要少,材料多了难于凑齐,不同材料相接处也难于处理,买起来也便宜,你要能用一种材料造一整架飞机你也是赢家.第四,少用高级材料,你并不是在制造精品,而是在表现精品意识,高水平思维比你的飞机流传得更长久.:em03::em03:
作者: nannanhai    时间: 2006-5-13 20:58
后来好象就没下文了啊 。。。。。。。。。。。。。。
作者: zippo    时间: 2006-5-25 05:29
标题: 哗众取宠,凭空蛮干的例子
这样一个破东西,各位也要讨论这么久,实在看不下去了,这东西就是看见老外搞了,赶潮流然后瞎仿,当然没下文了!还高级工程师呢,这玩意送到水上乐园还不错,想上天,除非流体力学他说了算!跟农民造飞机一个本质!蛮干

再简单点评一下好了
这飞机的蒙皮材料,评我的目视,根本就不知道是种什么民用纺织材料,风阻可想而知
整个升力体上的导流槽没有密疏之分,又此可见对空气动力学完全是一窍不通(丫的以为这玩意是好看的啊)
然后最要命的是坐舱部分,还是敞棚的,好象阻力压根就跟飞行器没关系(何况本身的形阻已经够大了)
还有最起码的,升力问题?我反正不知道他是怎么算出来的
内部结构看不到,还不定是个什么"高级"状态
最后,倒不是什么大问题了,颜色太丑!象床上用品!
此贴的标题也很有意思,叫"试跑",这记者倒是个明白人:em15:

17楼的哥们,你的观点我同意一半,但也不能这么个搞法啊.如果这也控制,那也控制,最后控制得面目全非,根本的连预研的标准都达不到了,那就完全失去意义了,趁早收工

[ 本帖最后由 zippo 于 2006-5-25 06:01 编辑 ]
作者: hhhhhhhhhh    时间: 2006-5-25 22:30
原帖由 59195919 于 2006-4-20 20:56 发表
记得有一种运动,国外一些人做了一个双层透明的充气塑料球(找不到图),外层直径近3米,内层可以钻进一个人与大气相通,内外层之间充气,使之形成圆球型.将它带到山顶充气,再钻进一个人一同滚下山,人在安全情况下完成速 ...

成龙的一部片子里不就有这个东东
作者: gale    时间: 2006-5-26 12:22
我不一定同意这种飞行设备的机理,但我支持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不可否认流体力学的重要性,但是如果一味受限,那么永远没有革命性的进步了!

就像永动机,我反对那些人拿永动机去骗钱,但是如果不骗钱,我支持他们继续钻研永动机。
作者: 59195919    时间: 2006-5-26 13:54
标题: 支持讨论
原本认为帖子已经完成任务了,该沉了,没想到被"鞭尸",不过既然讨论都是认真的那也挺好.
我想大家在网上发帖多少都是有点集体观念的,想为别人提供正面资料,反面教材之类的,哪怕只有一句有用的,也不枉我费这么大劲.
如果各位看的起,我想在这里提个问题,机器是人造的,机器的好坏说明人的问题.大家就来说说这个人的问题好吗?比如唠点国内这些造飞机的人的简单身世,成功的是怎么成功的,失败是怎么失败的,挑关键点说,视角越独特越好.只讨论不下结论.
作者: 飞艇    时间: 2006-5-26 18:05
标题: 我了解大部分背景.这(飞行器)上有我的指纹,有我的争论.
当地的飞友与模友也很明白.出于对当事人的尊重.还是建议沉下去.
作者: pingchen    时间: 2006-5-29 14:59
我看我们玩小航模的哥们玩的都是有模有样的,赶这里玩人的东西怎么真的玩起人来了,还讨论呢?有空!
这玩意我见多了,国外就有一年一度“飞行”搞笑比赛,实际就是在海边搭个简易跳台,看谁落水的距离远。上面哥们做的这个玩意掉水准保不呛水。
作者: 59195919    时间: 2006-5-29 19:17
标题: 自己开的场子自己来收
发这个帖子,原本是抱着学习的态度,与当事人并不相识,现在看来有些不合适,出于对当事人的尊重,我来表态,对飞艇等前辈表示歉意,并且,请各位模友不必再评论此帖,或请版主直接删除.我想,我针对的是当事人的所研究的技术而不是其它,以后如有合适的资料我会另开新帖,请飞艇谅解.:em17::em17::em17:

[ 本帖最后由 59195919 于 2006-5-29 19:21 编辑 ]
作者: xiaofei    时间: 2006-6-19 12:13
标题: 励志篇!
热烈支持和赞成老百姓的航空的热诚和积极性!我们全民的对科学的热情程度已经越来越低了!记住!不是非的要求他们和我们,懂得专业知识后,再来对飞行器感兴趣!那样子的话,飞机的发明者不会是莱特兄弟,而是那时候的科学家们;电灯的发明,不会是爱迪生做实验发明出来的,而应该是那些材料学家,电子学家!
    说实在的,咱中国,就是这样动手做实事(那怕是苯干,苦干,蛮干,摸索着干,为兴趣而干)的人太少了!而那种书呆子、高分低能的人太多了!如果我们的农民和工程师们,大家伙们都这么干,那个若贝尔奖早就不知道拿多少啦!要是初生的孩子,要从a o e y w u 学起吗?可是从1、2岁起就懂得很多话语了!还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大家让他们试验吧,让他们研究吧,为他们失败而鼓励他们,为他们成功而击掌!因为他们就是我们!大家都是中国人!中国要崛起,就是要从你我他们做起!
    大家记得不,电视上看到的,美国的火星登陆车的研制,其中一个专门研制降落伞的小组经历的千百次的手工缝制和试验,才终于发现降落伞能够可靠的打和开稳定地降落的秘诀,就是在于伞顶端开口的大小!可是,看到这个手工缝降落伞的情节,心情不能平静,即使他老美如此发达,他老美的这个高科技,也要使用高级工程师们的人工的一针一线呀,也要经历模拟投放一次一次的失败呀!

[ 本帖最后由 xiaofei 于 2006-6-19 12:48 编辑 ]
作者: lidz    时间: 2006-6-19 12:59
伞翼机
把坐舱放到上面去了
重心有点高
“试跑中,飞机显得灵活自如”纯属外行话,飞机是拿来飞的,在地上跑的话,儿童手推车最灵活。
作者: palm    时间: 2006-6-19 14:07
讨论是好事          
作者: beter2    时间: 2006-6-29 15:00
让蛮干的人干吧,至少他们开始行动了。至于我,跟在后面总结经验,再造自己的
作者: Glider    时间: 2006-8-1 15:34
机体足够大,充氢气,也许能行

像不像太阳能车???
作者: wzh    时间: 2006-8-2 17:47
原帖由 happyskybaby 于 2006-4-7 20:33 发表
要是翅膀扎破了怎么办?

--------------------
只有猛烈撞击,才可能把翅膀扎破。金属飞机如果遭受猛烈撞击,一样“死菜”,并没有什么优势。
作者: 叶子    时间: 2006-9-18 19:53
试跑


呵呵, 我看成试飞了.
作者: jiupian0126    时间: 2006-10-3 22:35
可以当作大型航空器上的救生飞机 也可以作为战争中单兵战斗用的小型航空器
作者: 飞艇    时间: 2006-10-17 11:48
标题: 软体(飞行器)有争议
http://tech.sina.com.cn/d/2005-01-06/1010496216.shtml

 *局之4 软体飞机是假新闻

  2004年11月15日,记者从中国新闻网科教频道注意到一则题为《中国科学家研制出“软体飞机”造价不到十万元》的消息。该消息称,河南师范大学高级工程师张丙炎自1993年起,历时11年研制出新型“软体飞机”。  经记者查实,这则新闻的主角张丙炎并不是河南师大的教师,而是新乡市某单位的一位科技管理干部,平时爱鼓捣点小发明,现已退休。

  近日,记者与河南师大联系时,河南师大宣传部向记者提供线索说,是《平原晚报》最先刊登此消息。该报早在11月12日便已经刊出此消息,其题目为《河南师大高工想造“软体飞机”》,采写人为该报记者李青春。这则消息被权威媒体的记者“改写”后才引起了众多媒体的注意。由《河南师大高工想造“软体飞机”》到《中国科学家研制出“软体飞机”造价不到十万元》。

  专家点评

  胡继忠我国著名飞行器设计专家、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教授:作为记者,在采写新闻时应该做一些基本的求证工作,尽量避免给不符合实际的东西做宣传、造声势。就这个案例来讲,记者至少应该追问采访对象有没有图纸,有没有试飞录像。

[ 本帖最后由 飞艇 于 2006-10-23 22:23 编辑 ]
作者: wzhhp    时间: 2006-10-18 09:49
这样也可以啊
作者: 59195919    时间: 2006-10-18 15:58
我看这件事简单用"骗局"二字来标注也欠妥善.若先不看其善恶,起码比死水一潭的不做为强.再说了文中也未提及哪个单位的哪位负责人为此次评选的权威性负责啊?这些靠搬运信息吃饭的人一定比那些骗人的实践者........???:em18:
作者: 肥皂泡    时间: 2006-10-25 16:13
...................................................................................
作者: 钛机身    时间: 2006-10-25 23:59
...........................
作者: yxs8732    时间: 2006-11-19 08:1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直生机    时间: 2007-2-18 14:41
佩服:em26:
作者: endyzhou    时间: 2007-2-18 22:47
期待:em26:
作者: 开信浓的比比    时间: 2007-2-26 10:49
原帖由 palm 于 2006-4-25 09:38 发表
还是动力伞实用性好


:em26:
正想说呢,没成想让您老抢先了:em00:




欢迎光临 5iMX.com 我爱模型 玩家论坛 ——专业遥控模型和无人机玩家论坛(玩模型就上我爱模型,创始于2003年) (http://5imx.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