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这是2024年8月中经总网记者王文慧对我的一次专访。“访谈”发表在“中经网”平台上,给我的文字稿一直“躺”在我的文件夹里。近日,参加工程院的一项有关“飞行人才早期培养”的咨询课题研究,想起这份访谈录,读之感到还有点用,遂将其发表在这里(加了几张照片),以飨友人。
(, 下载次数: 1)
(, 下载次数: 1)
(, 下载次数: 0)
在衡水“享飞就飞”飞行俱乐部跟着孙岩、陈立二位好教官学飞
前言
2024年8月,中国航空学会在重庆与南昌相继成功举办了两项重量级活动——“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及首届“雏鹰启航”计划,这两项全国性盛事旨在践行航空科普教育使命,携手培育未来航空之才。尽管两者在规模上有所差异,前者已历数届,后者则是崭新的启航,但它们均收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显著成效。“雏鹰启航”计划首期圆满落幕,标志着针对中小学生的暑期航空主题活动也暂告一段落。正是这一系列活动的蓬勃开展,也为中国低空经济元年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在“雏鹰启航”计划推进少年朋友亲身参与飞行体验活动的同时,媒体与公众也在聚焦与热议一个引人深思的议题,就是“无人化了,为何还要学习飞行”。而这一议题恰与张聚恩部长近期所撰文章中的核心观点不谋而合。为了进一步阐明观点,解答疑惑,中经总网特别连线了正在深圳参加相关活动的张聚恩部长,就这一议题进行了专门访谈。
被访者介绍
张聚恩,自然科学研究员,中国科协航空科学传播首席专家,中国航空学会名誉副理事长。曾任中国航空学会秘书长、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科技部长。
中经总网王文慧:
张部长,您好!在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上,您作为仲裁委员,坚守在赛场,辛勤工作,但我们在南昌的“雏鹰启航”计划活动中却未能见到您的身影,请问您最近是否特别忙?
张聚恩:
是的,很遗憾未能到南昌,参与“雏鹰启航”计划活动。但我一直关注着,为这一活动的成功举办,而深感欣慰与高兴。这个活动对于培养青少年的航空兴趣和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中经总网王文慧:
在“雏鹰启航”计划活动上,我们在对陈暘秘书长的采访中,他特别提到,说您和他都正在学飞行驾照。说实在的,我们是既欣赏,又敬佩。作为一位近80岁的老者,您为什么还要学习飞行?能否和我们分享一下您的感受?
张聚恩:
当然可以。我学飞,想考飞行驾照,首先是一个出自兴趣的“还愿”行动,也是想满足自己的小小“虚荣心”(我们都笑了)。当我给孩子们宣讲航空时,天真的孩子们有时会问我:张爷爷,你会开飞机吗?我只能说,不会。颇有些尴尬。进而生出一点不甘。学了一辈子航空,干了一辈子航空,不会亲驾飞行,总觉得是个不小的缺憾。于是,想趁着身体尚好,腿脚还灵便,下决心去驾校学习飞行,拿下一份飞行驾照。如此,可算人生的一件乐事、趣事,也算是对步入暮年、奔“八”而去的自己的一个小小挑战。我自信,在“教官”们的悉心教培下,认真学习和实践,必会达成此目标。那时,如若有人问我会不会开飞机,我便可答曰:会的。不过只是驾驶轻型飞机啊,所持驾照也只是SPL(体育飞机驾照)。
中经总网王文慧:
您真谦虚,光这份实现梦想、付诸行动的热情和勇气,就已经让我们深深敬佩了。祝您早日拿到飞行驾照。这次“雏鹰启航”计划活动中,我采访过一些家长,问他们的小孩上飞机体验驾驶感觉如何?不少家长回答道,“我的小孩很喜欢飞行,希望能有更多机会上天”。也有家长对我说:我的小孩很迷恋无人机,学习无人机和学习飞行有什么关系呢?我立刻想起您今年5月发表的第745篇文章,就是专门讲这个问题的。您能否就这个话题,为我们做一次访谈解答呢?
张聚恩:当然可以,关于“无人化了,为何还要学习飞行?”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深入探讨。首先,我想说的是,这是一个极具洞察力和挑战性的话题。我们都目睹了今年“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的盛况,预赛参赛人数达十余万之众,决赛参赛者近17000人。从一个侧面,表明无人机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无人机时代确实已经到来,这一点无可置疑。
然而,当无人机的普及度日益提升时,如果认为“无人化”了,就不再需要学习飞行技能,这种看法则是不正确的。我认为,无人机的广泛应用与学习飞行之间,并非相互排斥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学习飞行,不仅是为了驾驭有人机,也是为了更好地理解飞行原理,掌握空中操控与作业的技能,这对于无人机技术的深入应用和创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无人化并不是有人驾驶航空器时代的终结,而是开启了有人、无人两种驾驶方式并存的新时代。尽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AI的赋能,无人驾驶方式将在很多应用场景中取代有人驾驶,但在一些特定领域,如部分军机的作战使用、大型客机的客运服务、科学验证以及飞行爱好与体验等,仍然需要有人驾驶航空器和驾驶员。当前,我国飞行员数量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影响战斗力形成和民航驾驶员队伍良性发展的现实问题,引起从上到下、有关各方的广泛关注,正在寻求和制定解决方略与良策。所以,在大力发展和应用无人机的同时,积极开展有人驾驶航空器的驾驶员培训、包括早期培养工作,仍是一项需要提上日程的紧迫任务。
中经总网王文慧:
我明白了,现如今需要的是既能掌握传统飞行技能,也要学习现代无人机技术,既精通飞行原理又擅长无人机操作与创新的复合型人才。
张聚恩:
是的,会驾驶飞机,才能更好地理解飞行,保证与提高设计质量,持续推动航空事业的发展。若以莱特兄弟的成功为标志,以飞机为代表的现代航空器诞生121年了。莱特兄弟最大的成功不是别的,就是实现了飞机的可操控。在迄今为止的发展进步中,飞机是否具有良好的操纵性,始终是先进性的一项重要标志。
在复杂多变的大气环境里,六自由度的飞机需要各种控制面的联合作动,才能实现快速、高效与安全的飞行。即便到了无人化时代,从飞行原理出发,获得升力,实现操控,其基本规律与解决方案,仍将如此。通过合理操纵,发挥飞机性能,达至人机协同境界,这是飞机设计与制作的传统核心任务,也是无人机与有人机面临的共同性问题。
理解飞行,是飞机总体、气动、飞控及操纵系统设计的基础。结构、机构和广义人机界面,以及所有的细节设计与制造,都离不开对于飞行的了解和理解。故而,凡有条件者,都应该学习和领悟驾驶,切身感受操纵、控制等功能。早期的航空先驱,如美国的莱特兄弟、寇蒂斯,以及中国的冯如,都是集设计者、工程师与飞行家于一身的大师。当今的许多设计大家,也都深谙飞行之道,掌握驾驶技能。
中经总网王文慧:
也就是说,掌握飞行驾驶,不仅是技艺的升华,更是对航空技术深刻理解的桥梁,目的是驱动航空创新,保障飞行安全,持续引领航空事业迈向新高度,飞行操纵与控制的技艺,也是推动航空科技进步的一份动力。
张聚恩:
是这样的。依靠丰富的工程经验与数据,借助先进的研发环境与工具,如CFD、模拟仿真等,人们可以方便、快捷地完成设计任务,极大地提高了设计质量和效率。但学会飞行,至少真正懂得飞行活动,仍然不失其基础性作用和特殊价值。客观地说,咱们国家会飞、懂飞的设计师、工程师实在是太少了。
中经总网王文慧:
这是否跟我们国家没有形成热爱飞行的社会环境有关系,如果低空经济发展起来了,需求加大,会有更多人去学习飞行,更多的飞行人才自然会应运而生了吧。
张聚恩:
近年来,不少研究设计机构力倡“学飞”,鼓励科技人员学飞行,并且给予具体的支持与方便,一些领军人物还身体力行。这真是一件大好事!我国干线客机C919总设计师吴光辉院士就是一位“会飞”的典范,他已经拿到了最高等级的飞行驾照——航线运输驾驶员执照,我曾亲耳聆听他讲述对设计师“学飞“意义的理解和”会飞”后的获益。对他,我满怀敬意。
(, 下载次数: 1)
中经总网王文慧:
嗯,我也有感触,这次“雏鹰启航”计划活动,我采访了一位飞行员彭博,听他介绍了考飞行驾照的经历,他还特别讲到带孩子们飞行体验的感受。请您讲讲关于“飞”的事吧。
张聚恩:
“会飞”是人的好奇心、争胜心驱动的体现,是激发和保持兴趣、促进航空文明进步的精神动力。人依靠自身的生理条件是飞不起来的,必须借助功能性人造装置。在这种装置发明前,人类进行过无数次尝试,经历了无数次失败,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这种装置问世后,也是经历不断解决飞行中暴露问题的艰辛过程,逐步至善至美的。飞行是不可逾越的阶段,也是不可替代的手段。航空人和爱好航空的人,学会驾驭飞行工具,不惧牺牲,勇于挑战,理应成为一项普遍性基本要求,这也是航空文化与生俱来的基因。
中经总网王文慧:
是啊。兴趣和爱好,太重要了。我记得,您还写过一篇介绍美国实验飞机协会EAA和他们组织的飞来者大会的文章,也请您给我们讲讲吧。
张聚恩:
好。EAA是一个航空爱好者自发的群众性组织,创建于1953年1月26日。每一年的EAA大会都有一个主题,每年也都会特别邀请众多航空界的传奇人物。EAA十分开放,它的官方宣传网页说:欢迎所有人的加入。如果你的脉搏在飞机从头顶飞过时加速,你就是我们中的一员;称“航空不仅仅是一种爱好,而是一种激情和生活方式”。
最初,EAA主要关注自制和修复飞机。从1971年开始,逐步扩展至古典飞机、作战飞机、特技飞机及直升机、浮空器等的展示与飞行表演,其影响也逐渐覆盖到整个运动航空社群。其麾下有多个活动组织,如“雏鹰”(Young Eagle)机构与项目,免费向年满13周岁的少男少女提供飞行体验、导师、飞机资料及辅导等。
EAA以宣扬美国航空发展历史为己任,每年都会有主题活动。例如,1977年,纪念林德伯格的单人、不经停、跨大西洋飞行50周年,EAA组织复制了当年林德伯格驾驶的单引擎飞机“圣•路易斯精神号”,并进行全国性的展示飞行。2017年,又举行了纪念林德伯格跨大西洋飞行90周年活动。这些主题年会都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
中经总网王文慧:
这有点像咱们的中国航空学会,看航空学会组织的活动。“雏鹰启航”“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国际无人飞行器创新大奖赛”“智领群蜂2024”国际无人蜂群技术大赛等等。
张聚恩:
是,我们的一系列活动有点像人家,但真实的差距还是十分巨大的。我再接着说几句。EAA大会在每年的7、8月间举行,基本上会在7月的最后一周,形成一个热潮,有上万架形态与大小各异的飞机,从四面八方“飞来”,数十万狂热的航空爱好者涌进小镇。故而称为“飞来者”盛会。在一周左右的活动期间,每天从早8点到下午5点,各种飞行表演目不暇接;有时还安排夜间灯光飞行秀;还有丰富的静态展示,以及各式各样的学习和交流活动;美国空军、海军等官方机构也积极参与,或飞行表演,或静态展示,且取十分开放的态度,让公众直接接触和深入了解相关机型的情况。
人们可以近距离触摸飞机、认识飞机,轻松愉悦地学习知识、获取信息,尽享飞行和观摩飞行的乐趣。很多小孩也会在长辈的引领下前来,耳濡目染,接受启蒙教育。为了培养青少年对飞机的爱好,他们设立了“一周奇迹项目”,就是在一周时间里,大家一起努力利用各种等级的散件,“装”出一架飞机,并现场起飞。
中经总网王文慧:
在培养孩子们方面,确实得佩服他们。陈暘秘书长说过,EAA当初设计过一个目标,就是到2003年,也就是莱特兄弟首次飞行100周年之际,让100万名美国青少年飞上蓝天。这个计划的目标已经如期实现了,现在还在持续进行。截至今年6月份,他们已经让超过240万名孩子实现了翱翔蓝天的梦想。
张聚恩:
EAA大会充分展现了美国民众强烈的航空热情,也从一个侧面说明,雄厚的群众基础是美国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顶尖的航空强国的原因所在。
EAA做的不止上面说的这些。他们不仅开展以实验飞机为主的各项交流、学习、教育活动,还积极组织一些专门问题的研究。比如,在1971年开始研究无铅汽车汽油在飞机中的应用,经过持续超过10年的努力,使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同意为特定型号和发动机颁发使用汽车燃油的补充型号合格审定。再比如,EAA还直接促成FAA接受他们关于FAR103部超轻型飞机法规的提议,丰富了相应法规,也拓宽了实验飞机涵盖范围。
反观我国,对于“实验飞机”的认识明显不到位。在中国大百科航空卷里,未收入“实验飞机”一词,但有“试验飞机”词条,英文是“experimental and research Aircraft”,也用了experimental这个词,但与research连用,其意是指为探索航空领域有可能出现的新问题或评价/验证新技术的飞机。在航空工业出版社的《中国航空百科辞典》里,有“试验研究机”和“技术验证机”两个词条,与大百科里的“试验飞机”释义相同或相近。而这些,与EAA的“实验飞机”是有很大不同的。此外,在国内的所有权威典籍,包括一些民用飞机专著里,也鲜有“实验飞机”的内容。
中经总网王文慧:
我觉得中国的职能部门,总是下意识地扛起“大家长”的责任,生怕家人冒险出现事故,这种呵护无可厚非,可以理解为一种“爱”,但这对航空及其文化发展的负面影响也是很明显的。
张聚恩:
实际上,我国航空科技界对于“实验飞机”的关注也是远远不够的。这同我国的自制飞机活动事实上开展极少,构成了强烈的负相关。“实验飞机”不能正名,自制飞机得不到认可和推进,产生的直接后果是,航空的群众性失去基础,具有一定群众基础的航模活动往往也只有“半口气”,无法使航模爱好者、特别是青少年爱好者,顺畅地进阶到关注与研究、直至制造和飞行真实飞机的高度。我国航空科技水平和全民航空意识提升乏力,不能不说与此有关。
当然了,近两年来,我国民航局和通航界率先认识到这一问题,对于实验类航空器的范围,以及其在培养航空人才、培育通航市场、发展航空文化、增强航空制造业基础等方面的重要促进作用,开始形成共识,并做了大量实质性的改进与推动工作。
2018年,民航局适航司先后出台改进通用航空适航审定政策的2号、3号和7号文。其中,培育自制航空器文化是重要内容之一。文件明确:“自制航空器”是指由个人制造和组装,并且以个人使用为目的的航空器。自制航空器可以通过自制者原创或购买的设计方案制造,也可以由购买的零部件组装而成(即国外的实验类飞机套材市场)。为鼓励其发展使用,对以个人娱乐和飞行体验等为目的的轻型、超轻型类别的航空器,专门增设了实验类适航证。在这样的利好消息推动下,已有多家企业开始布局实验类飞机市场,着手研制实验类飞机套材。
中经总网王文慧:
还好,听到这样的宽松的好消息。希望我国在这方面能不断地推进改革,让大众渴望的局面能得到出现。
张聚恩:
在推进我国的通航与低空经济发展时,我们需要借鉴EAA的做法,特别是让实验飞机回归民众,让航空文化唱响社会。以此为基础,大力倡导与弘扬“情系蓝天、勇于探索、乐于并善于动手”的航空文化,中国的航空制造业和飞行事业才有振兴发展的希望。
还有一点也需要注意,就是珍重历史。铭记和大力宣传航空先驱与前辈做出的历史贡献,用鲜活的史料和文物,辅以各种纪念活动,激发人们热爱航空、投身航空的热情和自豪感。以航空博物馆为例,我虽未查到美国所有航空博物馆的总数,但看到一份全美25家顶尖航空博物馆的名单,足以让人惊诧。
正是这种执着、甚至有些狂热的传承精神,以及形象、生动、有说服力的教育形式,把爱国主义、航空情结深深植于民众心底。从理念到实践,我们的差距全面而巨大!须知,不尊重自己英雄的民族,是没有魂灵的;不尊重自己历史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虽然我们已经开始重视博物工作,一些民间机构和有识之士也已在艰辛地进行收藏和保护,但还是太少、太小、太慢,希望能够得到更多重视,有更多人参与,抢救出更多航空史料,使其发挥积极作用。
中经总网王文慧:
您在业内很有权威性,我相信您的这番观点,会得到积极的呼应,也能引起一定的重视。
张聚恩:
我们似乎聊得范围太宽太远了,已经不是“学飞”,而是航空发展的社会基础问题了。作为一个老航空人,我只是热切期望,中国通航的春天真正到来,中国的低空经济真正能发展起来,昂扬向上的航空文化能渗透进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心中,只有这样,我们的航空强国梦想才能变成现实。
中经总网王文慧:
我深信,这不仅是您个人的憧憬,也汇聚了航空人的情感,更是亿万国人共同的愿望。与您交流,实在激励人心,让我心潮澎湃。现在,我想进一步聚焦我们今天的访谈核心——“学习飞行”,能否请您再说几句关于“飞”的感受?
张聚恩:
好的。对于还没有资格学飞的孩子们,飞行体验就是在他们心里种下的一颗种子,只要得到适宜的土壤和阳光雨露,就能长成树木。而对于成年人来说,“学飞”“会飞”,不仅是一项技能,还另有一层精神价值。我曾经把学飞比作修行,飞翔让心平静,让心专注,让心放松。我还在学飞的过程里,十分激动地写下这样的诗句,我念给你听:
我爱蓝天,蓝天能养怀。
苍穹无垠,视野大开。
凡间琐细,清风尽拂。
朝日彩霞里,追逐阳光,叠印欢愉。
我爱飞翔,飞翔可修心。
“巨手”托举,魅力无尽。
敬畏自然,磨砺谦恭。
凌霄白云间,体味自由,畅享从容。
中经总网王文慧:
好动人!听您的这番描述,我觉得我找到了很多提问的答案。您讲得如此美丽和浪漫,又深接地气,让人感同身受,获益匪浅。谢谢您今天接受采访。
张聚恩:
也谢谢你和中经网长久以来对于航空的持续关心,以及开展的大量卓有成效的宣传工作。再会!
(, 下载次数: 1)
(, 下载次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