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美国孩子在一起的飞行活动
六年前的一次偶然的机会,竟然有缘教美国的孩子飞线操纵模型飞机。
那是2006年清明前的一个星期六,上午还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下午就是晴朗的蓝天白云,空气格外清新。按照训练计划应该是我校学生电动线操纵特技模型飞机的训练时间。
由于足球场临时接待了 国际学校 进行体育活动,我们只能在球门后面的一小片绿荫练习了。
这时候几个黄头发蓝眼睛的孩子也围拢过来兴致勃勃地朝着空中的飞机指手划脚,呼喊着。当模型飞机着陆刚刚停下,其中一个粉白色脸庞有几个浅褐色雀斑的少年,跑进飞行圈中间,向我微微的笑着鞠躬,用蛮好的汉语说:“老师我也能试一试吗?” 我先是惊讶他的普通话说得这么纯,随即问他“你会吗?” 他摇头“不会,可以吗?” “没关系,我来教你。”通过热情谈话我知道他们几个都是美国孩子,最小的也有小学二、三年级的年龄。我简单明了的讲了线操纵飞行要领,嗓音提高了一些,当时我想,那几个碧眼金发的孩子准会也要来试一试的。
我的左手轻轻的搭在雀斑少年的左肩,这个勇敢男孩儿手刚一握操纵柄自己就启动了开关,飞机迅速离地升空,我赶快伸出右手加以保护。他第一次飞行手臂难免紧张僵硬,飞机在上下起伏。为了让他精神放松,我有意问他“莱特兄弟你知道吗?”他有些茫然,我补充说“一百年前发明世界上第一架飞机的美国人莱特兄弟!”他明白了“ok!ok!”我一边保护性的握着他的手操纵模型飞机盘旋飞行,一边赞扬美国航空技术的先进,还不时地鼓励他今天也能飞得很好。果然奏效了,我感到他紧张的肌肉放松了,信心足了,很快掌握了操纵平飞的要领。我只用右手轻轻的靠在手柄的外侧保护,再过会儿,我站在他身旁放心的让他独自操纵盘旋在空中小飞机。他高兴极了,还不时地和场外小伙伴们得意洋洋的招呼着,有点忘乎所以了,手腕加大了动作跃跃欲试,我赶紧又弯下腰扶着他的手平定了惊险的波状起伏,并关闭了电机让飞机稳稳的降落。
谁知,他并没有离开的意思,还示意让我到飞行圈外,他想单独飞行。“no!no!:”我连忙摇头告诉他,今天风大,很危险,如果你摔了飞机,我指着正在等待飞行的那几个小黄毛们,他们可就飞不成了。他明白了我的意思,用我听不懂的话喊了句什么,外边那几个呼啦一下都围拢上来,拽着我的衣袖,争先恐后让我教他们飞行。
这个小雀斑告诉我他上五年级,学了好几年汉语。那几个孩子都小,你讲话,我翻译。就这样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近距离接触黄头发的美国人,第一次通过翻译和外国人说话。更有幸有缘的还是通过发明过飞机的美国人的少年和一些热爱飞行的美国的儿童们讲解有关飞行的科学知识。上帝该不会怪我“班门弄斧”吧。
其实美国人也很谦逊,在华盛顿的航空航天博物馆曾悬挂着一面条幅,上面写着:
“人类的飞行 史于 中 国的风筝和火 箭”
我分别手把手的带领着几个小黄毛兴高采烈的飞行着。小飞机滑过空中的呼啸和欢呼声又引来几个高个子金黄色秀发披肩的女孩子,大概都是中学生。其中一个手里还举着塑料薯条袋,嘴里正不停的咀嚼着。她和那几个小男孩不知说了些什么,就都让开了。
她很有礼貌的,用比较生硬的普通话对我说:“我能用无线电……”可能因为说不清,就朝天上比划,我马上意识到是遥控模型飞机。接着又指着电动线操纵模型飞机说:“我会飞汽油马达……,我想试试电动马达……”我明白了,就放心地走出了飞行圈,让她自己操纵。
电机启动了,飞机向前滑跑,徐徐的离地,稳稳的平飞几圈后,拉杆,手臂随着挥动,飞机翻了个圆圆的正筋斗,又平飞了几圈,飞机稳稳的降落在刚才起飞的地方。尽管是简单的飞行动作,干净、利索、准确,有功底,出手不凡。那些小黄毛们高举双臂欢叫着,这个大女孩很谦虚地指着线操纵模型飞机对我说:“这个,世界比赛,顶好的是中 国人!” 她还微笑着竖起大拇指。
是的,我国在世界航空模型运动锦标赛中,国际级线操纵特技项目连续十多年保持了个人冠军、团体第一名,模型技术,操纵技巧都领先于世界前列。
金发碧眼的美国少年儿童让我这个老态龙钟的中 国老爷爷搭肩挽手的一个个教练他们线操纵模型飞机的飞行。如果不是几声清脆的召集他们归队的哨声,这些美国孩子还会继续尽情他们的飞行乐趣。
美国孩子们恋恋不舍的礼貌热情的“拜拜”笑脸将会让我终生难忘的。若干年后这些白皮肤蓝眼睛的小顽童也一定不会忘记天津中学这片绿茵操场和第一个带他们飞上蓝天的黄皮肤的老教师。
无论是那个民族,热爱飞行都是孩子们的天性,是人类自古以来的梦想与追求。如果没有人类几千年的飞行梦,哪还有如今的“人类终于凭借自己的努力翱翔在蓝天之上,将白云踏在脚底,使天涯变成咫尺,茫茫无边的地球缩小到只是一个村落。”
2006年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