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事可以从两方面看
一方面这种所谓 “xxx care” 计划(应该是从苹果那里抄来的?)实在不可能给你个产线上下来新机,成本放在那里。老话说的好,如果一件事情听上去太完美了,那实际上就是个幺蛾子。设身处地想下,交个500,1000,每年就给你换两次全新机器,这个生意你愿意做吗?规则里已经说了很清楚,换回的机器可以是全新也可以是性能等同于新机的机器,说白了,就是给你个翻新机,但是【万一】我手头没有合适的翻新机,也【不排除】直接给你寄台新机。但要是以此就吃定说为什么寄的是翻新机,那只能呵呵了。
另一方面,责任主要在厂家。根据使用者的信息,厂家寄回的机器显然根本没有达到“性能等同于新机”的承诺,简单说,违约了,大里说,欺诈了。这才是问题的根本,而不是寄回的是翻新机还是全新机。说事要抓重点,打蛇打七寸,这个事件暴露出的是寄回的机器不符合指标,而不是什么新机旧机。不然人家直接就在新机和翻新机的文字里绕,一点问题都没有。
那么接下来发散一下,看看造成第一个“误解”的深层原因。厂家的计划,“DJI Care“全称DJI Care Refresh。不要小看这个refresh。refresh是啥,就是刷新更新(内容),恢复(力量)而已,和具体规则完全吻合,问题就出在,到中文里变成了“DJI Care换新”,nm,换新什么意思,小学生都知道就是换个新的,难道还有别的解释?但是,人具体规则里还是做的和英文版本同样的解释,也就是,用个光鲜的标题把人骗进来,至于你是否自己看小字,是否看懂,就看个人的造化了。
但厂家并不是第一个唯一这么干的人。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尤其是在不同语言之间转换时,总有人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热闹的UAV和Drone咱就不说了,就说说那个“金脑”。“Brain”哪里来的“金”?非得要加上不存在的概念事物,不足以显示自己对某件事某个产品的推崇?因为当前的需要对概念随便演绎怎么方便怎么来,一时之间是痛快了,长远还是得自己买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