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iMX宗旨:分享遥控模型兴趣爱好

5iMX.com 我爱模型 玩家论坛 ——专业遥控模型和无人机玩家论坛(玩模型就上我爱模型,创始于2003年)
查看: 392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航模技术发展史--F2B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27 20: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6.2.2  F2B——线操纵特技模型飞机
  线操纵特技模型飞机项目在我国开展的比竞时项目晚。自从1958年中国人民国防体育协会举办了第五期全国航模训练班,培养了一批线操纵特技项目的教练员以后,这个项目才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开展起来。我国线操纵特技模型飞机的技术发展大体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6.2.2.1 第一阶段(1956-1959年)
1. 比赛和规定动作
  1956年5月,北京盛焕鸣随队首次代表我国参加在匈牙利举行的“第五届社会主义国家航空模型比赛”线操纵特技项目的比赛,获得第4名。盛焕鸣的模型具有代表性(见图6.2-1*请盛焕鸣简要补充技术特点、画一张外观图;对五六十年代该项技术发展给与补充。)
  1959年5月举行了全国线操纵特技、竞速模型分区赛,有8人获900分以上,达到一级运动员标准。江苏队刘延杰以1023分的成绩获得该项目的个人冠军。这是新中国第一次正式举办的全国线操纵项目的比赛。(*刘延杰的模型图纸见图6.2-2)在全国分区赛举行期间,匈牙利国家航模队来我国访问表演。他们的模型和精彩的特技飞行表演使我国运动员、航模爱好者大开眼界。
  当时所飞的特技动作只有圆动作。动作分为一级和二级,一级动作包括启动发动机、起飞、平飞、垂直上升、高飞、垂直下降、单过顶、正斤斗(3个)、着陆。这是一套初级线操纵特技动作,是我国编排的第一套普及动作,可以达到二级运动员标准。二级线操纵特技模型飞机的飞行动作就是由一九五六年底国际航空联合会规定的在原第一套动作中取消“爬升”和“俯冲”而加入了“双过顶”。这里要说明的是当时还有满分为50分的外观评分要加入每一轮的飞行成绩中。当时规则要求动作底线高度2米±0、5米;飞正、倒筋斗和水平8字时,操纵线与地面夹角不得大于60°;飞头顶8字时操纵线与地面夹角不得小于30°;起飞动作是模型地面滑跑起飞,平稳上升至离地4—5米;模型起飞后,在正式动作之前发动机停车或强迫着陆,只要在5分钟之内,都算一次障碍飞行。因此运动员在正式动作飞行之前,可以做些动作来考验发动机的工作状态等等。1959年举办的全国线操纵模型分区赛和第一届全国运动会中的二级线操纵特技模型飞机的比赛就采用了这一套动作。
  1959年9月第一届全国运动会中的二级线操纵特技模型飞机的比赛在北京良乡中国人民航空俱乐部举行。来自2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25名运动员参加这个项目的比赛。比赛的前一天(9月18日)下午三时,在滑翔机库前进行“外观评分”(见图6.2-3)。 “外观评分”分四个方面来评定:外形美观程度、像真度程度、结构合理和工艺质量。参加比赛的绝大部分的模型都采用仓身结构,只有少数队备机是杆身的。大部分模型的机翼平面形状都是矩形加固定襟翼,少数采用梯形机翼,江苏队的模型采用椭圆机翼,上海、解放军和四川队的模型采用了可操纵襟翼。许多队的模型还装上有机玻璃制成的座舱,有的还装上“飞行员”。外观得满分(50分)的是广东队和江苏队。
2. 模型飞机和发动机
  使用和平1.5CC压燃式发动机的模型技术数据一般如下:机翼翼展:850—900毫米左右;平均翼弦:180—200毫米左右;机身长;550—600毫米左右;水平尾翼翼展:350—400毫米左右;水平尾翼平均翼弦:100毫米左右;总升力面积:21--24平方公寸左右;飞行重量:350—500克左右为最佳;(竞赛用的仓身模型稍重些) 翼载荷:18—22克/平方公寸;重心位置一般都在机翼根弦距前缘15%—20%左右;发动机安装形式均以正装或侧装;螺旋桨:直径180—200毫米左右;螺距110—120毫米左右;单一操纵升降舵形式;飞行半径均在10—12米左右。
比赛中各队使用的发动机大部分是和平1.5cc、2.5cc压燃式发动机;北京队使用北京航空学院制造的“东风1号”2.5cc压燃式发动机;陕西队使用西北工业大学制造的“卫星1号”2.5cc压燃式发动机;上海队和解放军队使用自己研制的5cc电热式发动机。大部分队使用1.5cc和2.5cc的发动机,就2.5cc发动机的模型来讲,北京队机翼面积最大23.5平方分米,有的队因发动机马力不好,机翼面积减小到18平方分米。翼载荷在22—30克/平方公寸。1.5cc发动机的模型和以上介绍的数据没有多少改变。这里要提到的是,很多队采用和平1.5cc发动机,如黑龙江队同样取得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前三名的模型见图6.2-3。
大多使用普通硬壳式油箱。

欢迎继续阅读楼主其他信息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1-27 20:56 | 只看该作者
6.2.2.4 第四阶段(1988-2004年)
  1993年第七届全运会以后的全国的线操纵航空模型比赛中,每年参加F2B项目的人数逐年减少至不足两位数。
  2000年第一届全国体育大会航空模型竞赛
  2002年第二届全国体育大会航空模型竞赛,河南队全套引进了乌克兰用最新复合材料工艺制作的模型。
  在1994 -2002年的五届世界锦标赛中,国家体育总局航管中心对这个项目非常重视。在动力系统方面解决了一系列的难题,如在发动机的选择、改进及使用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对意大利产ST60及乌克兰产二行程F2B发动机、的使用和改进以及后来使用日本产OS FS-61及SAITO四行程F2B发动机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此外在模型的设计和制作方面也有较大的创新。在模型的制作工艺及模型外观上都有较大的提高,模型设计趋于个性化、概念化、像真化。此外模型在适应各种条件下的飞行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为参加2004年世界线操纵航空模型锦标赛,制作了近似像真的模型,采用了SAITO四行程发动机,得到了非常好的飞行性能和效果,为中国队今后改用新一代发动机创出了一条新路。
4. 著名运动员  
  盛焕鸣、刘延杰、叶家锭、吴大忠、翟鸿云、申幼初、刘唐时、张向东、王书人、朱幼南、韩新平、王建忠、牛安林

F2B(2005-1-  王书人 第一稿17743字          2005-1-28 王维忠  第二稿4578字)

关于第二稿的几点说明:
1、        修改为统一的格式。
2、        删除了非技术的阐述内容,所以篇幅上作了较大的压缩。
3、        第一、第二阶段的内容建议请盛焕鸣先生给与修订和补充。
4、        第三阶段的内容应当是重点但不够充实,缺少技术发展的资料,如图纸照片等。还需要补充。
5、        第四阶段的国内外比赛未停,尤其取得了世锦赛的“五双连冠”,但是技术发展方面内容寥寥无几,如果存在技术保密问题则 罢,  否则应作详细补充。
6        线操纵特技模型飞机的技术发展体现在动作的难度和动作的完美上,提高模型(包括发动机)性能和提高操纵技术(如改进训练方 法)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可是后者太少。
                                                      王维忠   2005-1-29
3
发表于 2008-1-27 22:18 | 只看该作者

好贴!相应的图片也应该补充啊!

期待中!
4
发表于 2008-1-28 11:38 | 只看该作者
应该补充相应的图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内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