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帖由 fmx 于 2011-12-25 19:57 发表
为什么450级别的电直的尾旋翼没有电动机直驱的?
响应性能达不到要求?还是什么别的原因?
我的感觉是,如果尾部用电机,那么皮带传动或轴传动的一系列机构就不需要了,还少了一个昂贵的锁尾舵机。
重量肯定是一个弱点。 但是反应速度等性能方面,以后肯定从电路上可以解决。
重量不是最严重的问题,事实上变距尾桨式锁尾整个尾部重量不见得比电机定距式轻多少。
但尾电机锁尾性能差可以肯定电路上是解决不了。因为逃离不了物理定律--惯性,除非智能到有预知能力不然无法到达高性能锁尾的要求。
之前已经答复过一个帖,用尾电机锁尾是无法达到极致的效果。
很简单,定距桨必须靠转速的改变获得相应的推力实现足够反扭力和锁尾。既然要求转速变化就必然存在惯性这个因素。众所周知所有物体转动或移动的速度变化取决于动力及物体本身质量。电机和桨都是有质量的物体这个是事实,而现时技术制造出电机体积重量亦左右了动力性能,动力越大体积重量越大,因此惯性也跟着大,特别是转子的重量。加上负载--桨,也是存在惯性的物体,相当于一个较轻的飞轮。
这里大部分人都没有提及过电机的提速性能,特别是带桨后转速性能(不论加速或减速),虽然我也没有实测过,有条件的可以自己测试下,其实可以肯定是不小的数值,由于惯性存在越大的电机和桨响应速度就越慢。虽然空心杯电机在这方面得以一定程度改善,但也是有限的,.......(偏离太远的就不说了)。
相对电机定距结构,相同性能的电子控制系统(角度检测、驱动),变距结构响应速度要快很多,变距桨只需改变螺距实现推力大与小,变距反应只取决于舵机速度,尾桨速与大桨速呈比例性同步改变的,所以与要求的反扭力基本同步偏离不远。高性能的尾舵带载情况下摆动60度也只要0.0XX秒(也解释了为什么高性能尾舵价钱昂贵,当然精度也是项重要的性能指标,严重影响着锁尾性能),况且正常情况下尾舵不需要这么大的摆动幅度,时间也就更短了。
如果提高直升机尾部反应速度,提高舵机响应速度比提高电机要现实很多,毕竟现时工艺制作高速舵机要比达到相当提速性的电机要容易很多。还有就是越大的飞机反扭力要求越大,用电机的话就要更大更重了,电机自身重量也加大了飞机惯性,比如做自旋动作后立刻停止甚至反旋,此时尾部惯性会很大,要瞬间抵消这些力必须瞬间大幅度提高电机转速,无论是从停到高速转动或高转到停,对于电机是个极度要求,这种响应速度相对比较慢了。
不过变距尾桨系统也有不足,在相同精度要求下,用在越小的飞机难度就越大,并且在一定程度小的飞机的动力(因为它由主动力提供动力)损耗相对非常严重。平衡多方面因素,所以小飞机(260、CP等小体积机型)用尾电机绝对是最佳折冲办法,从制作难度和成本角度都是最佳的,小飞机整机重量不大,电机重量相对也小,整体惯量也不大,加上空心杯电机,更加凸显优势,性价比更高。
个人从市场机型分析,250级别或500MM直径主旋翼机型是个分界线,这个级别两种尾桨评分秋色,高性能的肯定是变距,低价机是定距的市场了。比这个级别小的多数用尾电机,因为有更高的性价比。更大的机型用变距是绝对的性能优势。
[ 本帖最后由 lihuan629 于 2011-12-26 00:45 编辑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