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iMX宗旨:分享遥控模型兴趣爱好

5iMX.com 我爱模型 玩家论坛 ——专业遥控模型和无人机玩家论坛(玩模型就上我爱模型,创始于2003年)
查看: 2860|回复: 3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入95元 三菱A6M2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9-18 19:1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yuyan 于 2014-9-20 19:13 编辑

      玩了3年小涵道,各种酸甜苦辣都经历了,由于本人经济逐渐拮据,想找个省钱路线,除了50涵道机外,在朋友的推荐下开始尝试桨机领域
抛开历史和ZZ因素,作为二战机题材,首先是喜欢零式,这款机在战争初期占尽优势,尽管后期成为盟军随意戏弄的打火机,但是也让世界看到,这种飞机的设计到后来不思进取,设计上总是一意孤行的悲剧产物,战后这种战机的设计者也称,设计零式并非得意之作,完全处于ZZ压力无奈,强扭的瓜怎能甜

至于视频日后有机会在上,先只能上未涂装测试


























欢迎继续阅读楼主其他信息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9-18 19: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uyan 于 2014-9-18 19:47 编辑



EPO材质,之前在搞F-86喷漆时吃了不少苦头,为了日后有好的漆面附着性,不得不给机机洗热水澡,为了洗掉脱模剂....

顺带直接双舵机,方便实现襟副翼功能


和F-86比例严重不协调啊,还好这为日后玩抗战神剧影响不会很大





3
 楼主| 发表于 2014-9-18 19: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uyan 于 2014-9-18 19:42 编辑


由于初次入桨机,对电机和桨的搭配没有经验,只能买坑爹套装,可惜买回来试了后发现2208电机配8寸桨,电机负载大,容易过热,而且还烧熔塑料基座

无奈,只好先做个铝皮散热装置,基座换成电工胶木板才解决发热问题....

这个模型设计上就存在很大缺陷,座舱罩与机身难以融合,中心难移动...
为此!只能做手术,硬把电池前移动,同时为了方便,顺便切割前面与透明座舱罩,上磁钢,制作简易吸合式座舱罩,直接一分为二,后面的直接粘在机身上







4
发表于 2014-9-18 19:44 | 只看该作者
车机徽换成党国的吧
5
发表于 2014-9-18 19:57 | 只看该作者
楼主   你的视频看得我晕倒从椅子上摔下去了!!!!
6
 楼主| 发表于 2014-9-18 19:59 | 只看该作者

RE: 航空网转载 三菱M6A2由来

                                                                                           日本“零式”战斗机设计者崛越二郎
  1940年9月13日,我国四川境内又响起了凄厉的空袭警报――日寇的轰炸机机群再次飞临重庆上空。中国空军的伊-15、伊-16等战斗机相继起飞迎战。中国的战斗机逼近日寇混合机群时,发现伴随轰炸机的战斗机外型和以往的日本陆军97式和海军96舰载战斗机有所不同,是一种新式战斗机!当日本战斗机发现中国战机袭来时,立刻上前迎战。日本新式战斗机不仅外型和96、97式不同,而且速度、灵活性和火力凶猛程度与96、97式大相径庭!经过一场惨烈的交战,中国战斗机被击落13架,受伤11架,10名飞行员牺牲,而日本战斗机无一损失,这是抗战以来中国空军最惨重的一次损失!后来人们才知道,这就是臭名昭着的“零式”战斗机,而它的设计者就是日本飞机设计师崛越二郎。
  
  竞争出世这里是一个图片1903年6月22日,崛越二郎生于日本群马县。这一天,与莱特兄弟第一次完成人类首次持续可操纵飞行只相距不到半年时间。1927年,24岁的崛越二郎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航空系,一步步走上了自己的航空之路。为了能够充分掌握世界上最先进的航空制造技术,1929年至1930年他分别到德国容克斯飞机公司和美国寇蒂斯飞机公司深造,学习西方在飞机制造业中的经验。可以说,他在“零”式飞机的设计上,也借鉴了一些德国和美国飞机设计的经验。
  
  1934年2月初,日本军方要求航空工业部门设计一种能在6分30秒爬升至5000米高度的战斗机。三菱和中岛两家公司参加了竞争。三菱公司以崛越二郎为首的“九试单战制作小组”。1935年2月4日,其“九试单战”实验型飞机首飞成功。它是日本第一种实用型的下单翼战斗机,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单翼舰载战斗机种之一。
  
  由三菱公司佐世保海军工厂和九州飞机工厂共同制造的“九试单战”,创造了在3200米高度时速450千米的惊人纪录,远远超过了军方的要求。1936年,“九试单战”更名为96式舰载战斗机。
  
  鉴于96式舰载战斗机研制的成果,日本海军于1937年5月19日又提出要求设计一种“万能战斗机”高度4000米、速度每小时500千米、航程3000千米,能在3分30秒爬升到3000米高空,作战性能优于96式并装有20毫米机炮2门、7.7毫米机枪2挺和携带二枚60千克炸DAN。
  
  海军把设计要求同时交给三菱和中岛两家公司,让他们在设计中进行竞争。中岛公司认为条件太苛刻,以当时的技术根本无法完成而退出了竞争。三菱公司则在崛越二郎领导下,组成一个平均年龄24岁的29人设计组,此时他本人也只有34岁。在96式基础上,他吸收了西方最先进的设计思想,大胆采取减轻飞机重量的一切措施,如铆钉由3.5毫米减到3毫米,可不铆的地方一律不铆;在构件上钻出大量小孔等。他大胆采用含微量铬锰的超硬铝合金,对飞机主桁梁进行革新,使其抗拉强度好,耐疲劳强度更好,而且机体重量极轻,空重(A6M2型)仅1570千克。
  
  “零”式的性能优势也正来源于机体重量轻这一最大优点。由于翼载极小,完全弥补了发动机动力的不足,而且保证了极大的续航力。与此相比,同时代德国的Me-109和英国的“喷火”式等各国战斗机均没有零式这样优异的续航力。同时为减轻飞机的重量,当时蛮横的军国主义独*裁(监控)政权放弃了对飞行员的安全保护,飞机上取消了飞行员的防护钢板,也不这里是一个图片用自封闭式油箱。
  
  崛越二郎选用了三菱瑞星13型14缸875马力发动机。这架试验型飞机代号为“12试舰战”,于1939年3月16日在名古屋飞机工厂制造完成。4月1日飞机进行了首次试飞。经过一系列试飞,日本海军给新飞机编号为A6M1型。后来飞机改装中岛公司的“荣”14缸气冷式950马力发动机,编号为A6M2型。该机最大时速高空为534千米。海平面为454千米,航程达3000千米。火力增强为两门20毫米的机关炮和两挺7毫米机枪。携带炸DAN的“零”式也可以作为战斗轰炸机使用。总之,它爬升快,盘旋灵活,火力强。当时其它国家同类飞机多数仅装备12.7毫米机枪,最高时速约500千米,航程多在1000千米以内。
  
  一日辉煌1940年7月21日,15架A6M2型战斗机在横山保上尉及进藤三郎上尉率领下,编成两个中队,飞往中国,执行对中国进行作战的任务。因为这一年是日本纪元 2600年,为纪念这个年份,新飞机被命名为“零”式舰载战斗机。而二战中的同盟国则称其为“Zeke”。
  
  “零”式飞机无疑是二次世界无疑是二次世界大战中杰出的机型之一,它充分吸取了30年代歼击机设计的新思想,也吸取了日本的96式和97式歼击机同苏联制造的伊-15和伊-16多次交手的经验,并加以改进设计,成为日本飞机设计的重要里程碑。它实现了多个第一,如首次采用全封闭可收放起落架;电热飞行服、大口径机关炮、恒速螺旋桨、气泡形座舱和可抛型副油箱等设备。
  
  “零”式飞机在空战中的最大优势,就是极其优异的垂直机动能力。与“零”式飞机进行空中格斗,对手很难从背后将其咬住,甚至遭到“零”式的反转被其咬住。那些与它交过手的盟军飞行员曾有过这样的描述:“它很怪,似乎有一种神秘的性能,当你要追上它时,甚至已经看见它的翼梢在抖动,好像马上就要在空中解体,可它突然一个斤斗翻转过来,反倒从背后将你咬住。”作为日本二战主力战斗机,在太平洋战争头两年,“零”式战斗机性能超过盟军各种战斗机。
  
  “零”式的优势,也是它自身的弱点所在。由于大量铝合金的采用,导致机体极容易燃烧和解体,生存力不好。这也是当时所有日本飞机的共同弱点,所以日本飞机多有“空中打火机”的美称。但由于战争初期零式相对性能过于优异,因此弱点并没有暴露,而且通过飞行员素质和机动性能可以完全弥补。当时美国的F-2A、F-4F、P-40等飞机,面对“零”式机一筹莫展,使日本法西斯一度掌握了空中优势。在二战中,零式的出动相当频繁,几乎每一次日本空中作战行动都有它的身影,成为日本法西斯在太平洋战场上空的锋利屠刀。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航空机动舰队偷袭美国珍珠港。日本航空母舰刚换装的81架零式战斗机,作为护航战斗机参加了两个攻击波的空袭,完全掌握了瓦胡岛上空的制空权。在整个作战过程中,仅有9架飞机未能返航。
  
  此后,驻台湾的日本陆基航空兵也大举空袭菲律宾的美国克拉克等空军基地。“零”式飞机采用多次训练的低速省油飞行方式,为“一”式飞机进行远程护航。美国在菲律宾的空军力量被打得七零八落。美军面对续航力如此强大的日本战斗机,不禁大惊失色。
  
  “零”式的优异性能引起了盟国的恐慌。为了弄清日本人怎么会在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的情况下,制造出性能这样突出的战斗机。美国 jun方在阿留申群岛上的一个无人小岛上缴获了一架被迫降的“零”式战斗机,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
  
  不久,“零”式飞机受到了美国F4F“野猫”式战斗机的强有力的挑战,其装甲较薄弱、马力较低的弱点逐渐暴露出来。1942年6月中途岛战役中,载满燃油的“零”式在即将起飞前被击毁于甲板上,这也是“零”式从辉煌到沉沦的一个转折点。
  
  折戟沉沙这里是一个图片在随后8月的东所罗门、10月的圣克鲁斯海空战中,日本海军又损失了大批优秀的飞行员。1943年中,“零”式飞机从性能和飞行员水平已不是美军 yong新式的F6F和F4U战斗机的对手。这一点在“马里亚纳射猎火鸡”的战斗中尤为明显。
  
  由于换代的新型“烈风”式飞机的研制迟迟无法成功,“零”式被迫不断改进来应付越来越艰难的战局。1943年8月零式52型(A6M5)试飞,翼展缩短到11米,时速增大到560千米。“零”式52型的生存能力大幅度提高,但是由于机重增加,灵活性反而下降。此后在零式52型的基础上还发展了可装载一枚500千克炸DAN的战斗轰炸型零式63型(A6M7)和最终改型“零”式64型(A6M8)。
  
  1943年3月,盟军在中太平洋的吉尔伯特群岛登陆。空战中,性能优异的F6F“恶妇”式战斗机登场。该机时速594千米,装12.7毫米机枪6挺,其作战性能优于“零”式。特别是该机结构非常牢固,中弹与坠毁的比例为9比1,成为“零”式飞机最厉害的对手。“零”式各型的相对性能随时间推移愈加落后,1944年的主力零式52型时速只有565千米,最终改型“零”式64型也只有572千米。而当时各国主要战斗机时速均已达到600千米以上,甚至700千米。因此“零”式飞机在战争后期,几乎无法胜任空战的任务,只好沦为自杀飞机,成为“神风特攻队”的座机,使大批日本青少年沦为炮灰。而P-51“野马”战斗机的出现,更使“零”式雪上加霜。虽然其总产量超过1万架,为日本二战飞机产量之最,但自此“零”式机失去了昔日不可一世的威风。
  
  为了对付盟军新型作战飞机形成的新的空中优势,崛越二郎在日本军方的受命下,拼命研制“零”式战斗机的后继机――“烈风”。但研究工作进展很不顺利,飞机不是被损坏就是被炸毁,还没能来得及使用,日本就投降了。随着日本侵略者的惨败,横行一时的“零”式战斗机和它的设计者崛越二郎,一起退出了战争舞台。
  
  日本战败后,新宪法规定不能设立军队,自卫队的军费预算不能突破国民生产总值的1%。日本空中自卫队主要装备美国飞机及其仿制品。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崛越二郎没能像其它国家飞机设计师那样,继续在喷气时代施展设计才干,而在新三菱重工业总公司任技术部次长。1961年他被任命为名古屋飞机制造所顾问,1962年任日本航空学会会长,1982年逝世,终年79岁。





7
发表于 2014-9-18 20:08 | 只看该作者
像真机不好飞啊
来自苹果客户端来自苹果客户端
8
发表于 2014-9-18 20:22 | 只看该作者
不错    楼主你辛苦了
9
发表于 2014-9-18 20:35 | 只看该作者
扬州附近的口音~~~~??????、
10
发表于 2014-9-18 20:47 | 只看该作者
散热片做得很漂亮,零式的介绍也看了,很详细,顶一下楼主
11
发表于 2014-9-18 21:12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是9.18呀!你忘记了?
12
发表于 2014-9-18 21:30 | 只看该作者
楼主我头痛
13
发表于 2014-9-18 21:49 | 只看该作者
有购买地址吗?
来自苹果客户端来自苹果客户端
14
 楼主| 发表于 2014-9-18 22: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uyan 于 2014-9-18 22:20 编辑
jinbo1970 发表于 2014-9-18 21:12
今天是9.18呀!你忘记了?

      恩,9.18空战,顺便缅怀,作为曾今那场人间浩劫,而现在的大多数人们总把原因归纳给侵略过我们的人,我认为是可悲的!
      我做这个模型,只是想告诉大家,东西是死的,人是活的,不要因为一个膏药就知道愤青和挑拨离间,反过来看,砸自己砸他人的东西说是报仇,只会令老外耻笑国人愚蠢
我是个扬州人,虽然曾今也沦为鬼子刀俎上的肉,但是我很庆幸,在今天鱼岛事件上,扬州人没有乱。看看隔 壁的苏州人,砸自己同胞的店,砸车,殴打等,都是因为愚蠢的愤青被人挑拨离间,同样也不知曾今的敌人耻笑,世界各国都在看笑话!

      我觉得现在很多人无脑愤青,只知道自欺欺人,作为国人,应该痛定思痛,反省曾经的ZF是多么无能.....
      从鸦片战争开始,我们的气势已经跌落倒地,即使如此在当时比周围任何一个国家还强大,但是灵魂却是最弱小,从北洋舰队号称亚洲第一,当时无人能敌,同在一个起跑线上,10年后鬼子通过变革学习西方技术,很多方面远远超越我们,即使如在当时依然不如北洋水师,但是鬼的探秘发现,中国的士兵懒散成惯,衣裤挂在烟囱上晒,从而可以看出堂堂大国,居然没有一点骨气,就凭这点,鬼子就一步步消灭号称亚洲第一海军神话

      说道鬼子当年对我们的残暴,我觉得和天C有很关系,甲午战败后,当时的ZF割让台湾,赔款数亿白银,而鬼子拿了这些好处并不是自己享乐,而是普及义务教育,即使没钱的穷人也得到普及(换到我们会这样吗),这也为日后同样是个被帝国主义欺凌三流国家,一下子能跳到一流,因为当时的天CZF太好欺负了!要什么给什么!这也为他们的野心提供天上掉馅饼式的温床

     即使今天,中国虽然足够强大,小日本算不了什么,也许我们现在几个师进去就能灭了他们,但是无论哪个国家都一面可怕的镜子,不谈鬼子,我们的固有领土大部分被沙俄吞并(懂历史的人都知道),那也是因为当时的ZF软落无能,就算老佛爷死了,光绪执政,一个灵魂丧失的名族很难成为天下脊梁,就如毛主席说的,落后就要挨打!







15
发表于 2014-9-18 22:21 | 只看该作者
9.18不是空战!是9.18事变!继续
16
 楼主| 发表于 2014-9-18 22: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uyan 于 2014-9-18 22:39 编辑
jinbo1970 发表于 2014-9-18 22:21
9.18不是空战!是9.18事变!继续

恩,记错了,我记成武汉空战纪念日抱歉!是2.18空战



17
 楼主| 发表于 2014-9-18 22:43 | 只看该作者

RE: 转载!

本帖最后由 yuyan 于 2014-9-18 22:45 编辑

                                2.18空战

  1938年2月18日上午,日本出动12架重型轰炸机和26架三菱96-1战斗机在安徽、江西两省交会处会合直扑武汉,第四大队奉命迎敌。代理大队长李桂丹率29架战斗机升空不久后便与敌机相遇,李命令第四大队分头迎战,由第22、第23中队担任主攻,第21中队负责掩护。


   空战中第21中队的董明德、杨弧帆、柳哲生、刘宗武四机协同作战首开记录,击落日战斗机一架。柳哲生在协同战友击落一架敌机后又单独作战击落一架敌机。该机队其他战鹰又击落三架敌机。与此同时第22中队的11架战机与日11架战机相遇,且被敌死死咬住。但他们并未惊慌,而是利用飞机的良好机动性与敌周旋。一两个回合后,就形成了单机混战的局面,中队长刘志汉首先击落一架敌机,其他战友也相继击落敌机共四架。第23中队的8架战机飞抵汉口上空时见第22中队正处于劣势,中队长即命第23中队全体增援,一番混战后击落2架敌机。
这场以机群对机群的大规模空战,只进行了12分钟,国民ZF空军击落12架日机(10架战斗机、2架轰炸机),这也是我空战史上十分辉煌的一页。但我空军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其中大队长李桂丹、中队长吕基淳、飞行员巴清正、王怡、李鹏翔共5人,壮烈牺牲。


   参与此战的中国空军第4大队组建于1936年10月,原驻周家口机场,次年8月14日,在原大队长高志航率领下赴华东抗日前线。同日,该大队在杭州与日机首次交锋,一举获得6比0的光辉战绩。此后,第4大队又连续击落几十架日机。但不幸的是,11月21日那天,当高大队长正准备率队紧急起飞迎敌时,一群日军飞机突然抢先飞临机场上空。一炸DAN片穿进高志航的身躯,高大队长当场英勇献身。高牺牲后,李桂丹接替了大队长的职务,并将第4大队更名为“志航大队”,立志要讨回血债。


   此次空战负责掩护的第21飞行队首先在汉口机场的西北方与敌人的10架飞机遭遇,并立即投入战斗,进入高度约4,000米。随后,第22、23飞行队也在武汉上空与敌展开了激烈的空战。这是一场机群对机群的大规模对峙,双方数十架飞机恶战在武汉三镇上空。高度从5,000米到几百米,上下翻飞,相互缠斗,场面蔚为壮观。


   这场恶战大约进行了12分钟,我军以击落敌机11架,己方仅损失5架的代价大获全胜。敌空袭编队指挥官金子隆司饮弹坠机身亡,然我方大队长李桂丹上尉、飞行中队长吕基淳上尉、飞行员巴清正少尉、王怡少尉和李鹏翔中尉等5人均为国光荣捐躯。飞行员张光明的座机被击中29处,自己身负重伤,但仍顽强地坚持驾机返回机场。


18
发表于 2014-9-19 01:07 | 只看该作者
光是勿忘国耻,不知道发奋图强有什么用?玩个模型玩个飞机还要和ZZ扯上关系,真麻烦…人家好的地方不学习不承认不思考,整天电视播放那些神剧就能提高国力?就能以后不被小鬼子看不起???
小鬼子二战时候的海军空军就算和盟军有差距,好歹比天C领先几十年了吧?零式的轻量化,低速性能相当恐怖,老美初期也被打的各种无语,直到后期发展出F6F以及高速BZ才开始让零式走向末路~~也有零式被老美缴获后试飞,老美都被那性能震惊的…
技术和武器本身就没有过错,只是用的人不对而已,好的就要承认就要学习,不然闭门造车有啥用?
历史不是光拿来铭记,拿来每年唠叨一遍的
19
发表于 2014-9-19 09:31 | 只看该作者
舍得折腾,涂装工艺也不错,建议下次要前移重心 :1 铝制桨罩 2,电机比应该的(2212)大一号(2216,2217) , 因为前拉机这些东西力臂很长你懂的,
20
发表于 2014-9-19 09:36 | 只看该作者
顺带一说 仿APC 9060, 2217KV1250,我没动机身,3S 1350塞最前重心正好 还没加桨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内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