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清晨,芦山县林业局后院帐篷区,一架微型航拍飞机盘旋上空,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这是新华社芦山“4·20”地震前方报道组带来的小飞人航拍器,它在应急报道中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在芦山“4·20”地震报道中,它帮助媒体获得了大量影像资料。
“新技术在此次地震报道中所起到的作用非常明显。”新华社四川分社社长、“4·20”前方报道指挥中心总指挥房方表示,与2008年“5·12”地震报道相比,此次报道的一个突出特色就是借力新技术。4月20日8:07,正在四川分社锻炼的新华社记者吴丹跑到单位一楼门卫处,用内线向总社口述了第一条快讯:“西南地区发生地震,成都震感强烈。”此时,成都的通讯已经中断。为了打通讯息通道,新华社马上搭建了地震应急报道微信群,并将群从40人申请“扩容”至100人。奔赴灾区的记者可以随时将信息、图片通过微信发给后方编辑人员,使得新闻报道没有因为通讯中断而延迟。
地震发生后,由于车辆较多,一些电视媒体的转播车很难开进灾区,这时电视媒体记者特殊的“双肩背”就发挥了作用。四川电视台的杨鲸向《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介绍,他身上背着的比电脑包略大些的双肩背就是“应急转播车”,名叫3G直播包。每拍完一条素材,杨鲸和搭档王琰就立即通过3G直播包将信号传输回电视台,后方人员经过简单处理后便可播出。“地震当天我们进入灾情严重的灵关镇,晚上没走出来,就是通过3G直播包把素材传回总部的。”杨鲸说,这种设备在应急报道中特别给力。
更多精彩请继续关注重庆奕和航模俱乐部
网址:www.cqyhhm.com
QQ交流群:167071009
电话:023—67965155
地址:重庆渝北龙山大道10号御景豪庭(沃尔玛左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