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ickyzhou】20140115 —— S1000开箱报告
http://bbs.5imx.com/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86851&fromuid=44276
【Rickyzhou】20140120 —— S1000首飞
http://bbs.5imx.com/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88903&fromuid=44276
好了,S1000暴力试飞通过了,放心把Z15-GH3和GH3装上去。毕竟云台和相机加起来就25k了, 不得不小心。不过这里有个小插曲,就是云台安装上去后不能工作。 上电自检结束后云台三个轴都在漂移,不受控制。 以为线路连接错误,但查了半个晚上都没有头绪。 后来咨询高人,建议我升级固件。 但晚上无论如何都不能连上DJI服务器,无奈收工睡觉去。 次日早上问题还没有改善。但天气实在不错,还是硬着头皮把S1000和云台带出去了。 结果用朋友的电脑和网络,终于完成了升级,云台工作正常。这里提醒一下第一批拿到Z15-GH3的朋友,记得升级固件,因为听说最早最早版本的固件不是很稳定。
其实S1000主要是为5D云台设计的大载重机器 ,Z15-GH3装上去显得有点渺小。
换个角度再看看。
从Z15-GH3近照大家可能留意到减震设计和S800和S800 EVO相比作了很大的调整。 S800是云台上吊减震, 3个一组共4组减震球直接挂在两根安装管下方。 而S800 EVO则在安装管和机身之间加入了由六个减震球组成的减震套件。 而S1000,则把3个一组共4组的减震球放在了安装管和机身之间, 采用下压式。 Z15和安装管之间则采用硬连接,不需要额外的减震。 由于减震球在安装管和机身之间,电池的重量也压在减震球上面,加大了减震球的受力 ,因此等于变相换了一组更加软的减震球,加强减震效果。
安装的时候需要把Z15自带的减震机构悉数拆除。 当时我也有点纠结,考虑留还是不留。 但考虑到尊重DJI的设计, 还是把减震机构拆掉了。 事实证明效果非常的好。
下面片段起飞重量8.5kg, 6S 12000mah飞了大概10分钟, 一开始忘记录像了,只有后面的8分钟。 电压飞到单片3.5报警降落。
请大家使用超清模式播放。 错顿感是因为youku压缩造成的。 视频采用Z15-GH3说明书的推荐设置, 1080p50p, APC对焦,快门优先1/200.
留意00:17~00:48超高速飞行, 没有丝毫果冻和震动。个人觉得,这里除了改进了的减振设计外,S1000对8个电机独立做了减振是分不开的。(具体可以留意我都开箱帖子)而采用碳纤管取代S800的工程塑料电机臂也是一个降低震动的举措。
哦对了,这里提一下我的参数。 基本感度150,姿态感度150,航线感度180,垂直感度220。
从开箱到试飞到装上云台相机连续三篇的报告,相信大家对S1000都有初步的了解了。 之后,我会继续分享我使用S1000的点点滴滴,希望大家继续留意。
|
欢迎继续阅读楼主其他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