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航空模型》
前几天收到2021年第12期《航空模型》,江湖传言被证实,这是最后一期,《航空模型》杂志停刊了。
与《航空知识》《航空模型》结缘是在初中时学校阅览室。后来父亲年年给我订阅,从1989年直至1992年高中毕业。这两份杂志激发了我学习理科的兴趣,给了我航空基础知识,使我直到现在还保持着对航空的爱好。象我这样被这两本杂志引领着走进航空世界应该的人有千千万。
翻看《航空模型》1982年创刊第一年的内容,主要是手掷、橡筋动力、折纸、风筝等等。到2021年最后一年的内容是复合材料、电动、内燃机动力、涡喷动力,多通道遥控器等等。一本杂志见证了航空模型技术这四十年发展。
相对于《航空知识》来说《航空模型》更强调实践和操作,强调多学科知识的运用。从小对航模的爱好,能养成严谨、细致、精确、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培养不畏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对于失败不断探索进取创新的精神;能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熟悉各种材料、工具和加工工艺;航模是培养一个完美的理工男的理想爱好。
但是如此好的运动参加的人很少。手机、电子游戏已经谋杀了人们的大部分闲暇时间。奥运战略让非奥运项目的航模运动得不到支持。现在的人们对飞机已经司空见惯了,已很少有人醉心于探索飞翔的奥秘。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无法吸引资本、流量等 各方面的资源。航空模型有一定的技术门坎,对于行业之外的人来说,对航空只能仰视。直到近些年随着社会的发展,我才有机会真正接触到真飞机,接触到航空模型。小众的爱好无法降低材料成本和技术的提高。没有场地,没有教学指导,官方的协会和专业运动机不接地气。少数人的恶劣行为和懒政者的一刀切相互作用,使一般爱好者的环境更加恶劣。《航空模型》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停刊了。
我这两年制作了近十架航模都挺成功,也学会了飞行的基本操作,直接得益于专业书籍和群友的指点。正是这两本杂志给我打下了的基础,才让我几乎很少走弯路,这就是《航空模型》杂志存在对我的价值之一。
现在《航空模型》走了,《问天少年》来了。虽然航空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更加高大上,更加吸引少年的眼球。就如当年航空对我的吸引,但航天对于普通人来说更是空中楼阁,马斯克全球只有一个。不如航空看得到、摸得着、做得到。
一直受到这两本杂志的滋养,作为回馈我曾给《航空知识》写稿发表。今年正准备给《航空模型》写稿,现在看来没有必要了。希望有一天《航空模型》能重生,以新的面目重回到我们身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