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里最热门的就是TDF9了,我本人对其也是十分期待。这几天终于有了反面的声音,我觉得这才真实,而且对于TDF是非常好的情况。
以史为鉴,可知兴衰。纵观这20年来国货的发展道路,可以很简单的得出一个结论,国货必将崛起(当然,是不是TDF就不一定了)。如果您老不相信,不如看看20年前的彩电,15年前的冰箱、风扇,10年前的空调、电脑、手机,5年前的汽车...这里面的无一不是进口产品雄霸天下,价格高昂的让只有腐败分子才能消费的起(少数良民也有能力),在被大家狂骂唾弃的国产货的持续打击下,逐步变成了国货的市场。最恐怖的就是VCD/DVD的领域,在进口产品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这个市场已经被国货搞得一摊乱了。
受益的是谁?不可否认,不少买了国货的人痛心不已,一边发誓这辈子再也不买国货,一边掏钱买下一件国货,这毫无疑问是厂家的责任。但根源有多方面,一分钱一分货确实是一个铁定的道理。国外用高素质的工人(非指高学历,高学历未必高素质)自然有高素质的产品,自然要高人工成本。国内用大批低素质的工人(非指低学历,低素质未必低学历)自然拥有良好的人工成本控制,价钱也自然实惠。一个广东老板曾经炫耀式的和我说:你一定竞争不过我,我用最便宜的工人,一天让他们干13~14个钟头,购买积压器件(不是旧器件已经很有良心的,但是部分电子器件还是很怕积压的,如电解),没有质管人员。这样能做出什么样的东西?可回头看看,正是这样的一个庞大群体让我们享受到了劣质的剃须刀、充电器、VCD、DVD,虽然劣质,但可以用,对于处于消费起步阶段的中国老百姓来说,虽然嘴上骂,但不还用得乐滋滋得吗?
远的如同彩电冰箱洗衣机咱就不说了,近的如同手机这样的东东也不必看了。以离我们最近的国货种类——汽车为例,如果你在前几年上网搜索奇瑞、吉利,无疑会得到国货该死的结论(奇瑞修车排队的顺口溜就是那时起来的),可今天怎么样了?奇瑞无疑是最让国人骄傲的汽车企业(少数不幸购得劣质产品的不这么看),风光无限;吉利默默无闻,攻城略地。可以说,这样的情况放到模型上也是一样,几年之后,国产模型商品一定是风光无限,不信?把这个帖子留上几年。不过我唯一要声明的是,TDF是先驱还是先烈?这要靠TDF自身的决心和行动,也要看运气和命运。但是,一定会有TDF啊,UDF之类的国产厂家,狠狠地分走进口产品的蛋糕,我这里姑且叫这个成功者为XDF吧。
其实论坛上哪有那么多枪手?骂国货的也不是汉奸,支持国货的也不是枪手,大家其实都是在发表自己的真实感受而已。无论什么产品,一定都有问题,有的问题多一些,有的少一些。有朋友询问我购买数码相机、汽车、手机的经验,我告诉他们,如果你去论坛上搜索一下,你会得出什么品牌都不能买的结论,但是仔细分析所有的问题,你会清晰的明白各个品牌的特点。
网络是一个人可以随便泄愤的地方,因此在网络上,最热门的话题永远是以“骂”、“恨”为核心的。我们透过话题的具体内容,和同类话题的数量、性质,是可以得出产品的品质概况的。这是网络带来的好处,可如果你被这些情况所蒙蔽,就会无所适从了。
一个产品是否会被骂,除了和自身品质有关以外,还和用户期望有关。不少用户是抱着要买一匹不吃草的马的心态来购物的,这当中也有商家夸张炒作的原因。比如网易拍,如果定位自己是一个低端多功能外设,无疑会成为明星产品,可它把自己吹的是DCDV全能,结果被人民埋葬,在市场上,也在心里。
回到TDF的品质来说,毫无疑问,这个产品是比较成功的,但是品质控制还不够,一些故障产品被漏过放到了市场上,引发了重大投诉,这里需要厂家做一个权衡:是加大成本进行品管以减少故障率呢?还是通过良好的售后服务来解决客诉?也就是说,是把钱花在前面呢?还是把钱花在后面呢?
据民间调查,海尔是习惯于把钱花在后面的,很多国外品牌是把钱花在前面的。以中国的法律环境和人力情况来看,花在后面显然要更为节约,因此海尔也成功了,尽管落下了个产品质量一般的名声,不过其家电客服还是很让大家称道的(少数例外不要反驳我哦)。
我本人对电子产品还是非常“精通”的,尤其对于生产、品管等环境有相当深的体会。就TDF这种情况来说,把钱花在前面是很难见效的,诸如那种偶发故障,要想在售前把问题找到,以现有的技术水平几乎不可能,那么还是学学海尔,把钱花在后面吧,做到尽量好的客服,让受难的朋友能心平气和,这也许就是成功之路。
其实解决这种“疑难”故障,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全部采购精品器件,这种做法无法从技术上准确说明其作用,但是从宏观上看确是行之有效的。不过这种做法的实质是通过整体成本的提高来减少极个别的隐患,只有对于一些特别注重品牌的企业并能籍由品牌盈利的企业,才敢这样做,比如IBM笔记本。TDF显然还不是这个级别的企业。
说了很多,最后再表达一下我的观点,XDF的未来是光明的,看看国产彩电、国产冰箱、国产洗衣机,看看这几年被且正被狂骂的神舟电脑、奇瑞汽车,你会相信我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