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iMX宗旨:分享遥控模型兴趣爱好

5iMX.com 我爱模型 玩家论坛 ——专业遥控模型和无人机玩家论坛(玩模型就上我爱模型,创始于2003年)
楼主: modisc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电机绕线贴(Rcgroups/modisc)

  [复制链接]
241
 楼主| 发表于 2012-6-10 05:1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摩天轮1111 于 2012/6/9 23:14 发表
他绕的0.6的不好,目前这个0.55的,19圈应该是满槽率最好的一个了,这个电机的定子不好,但是按我这个绕完的,效果和他原本的是天壤之别,对于0.55的能绕多少圈,有这个的看官可以不防自己试一下

我看了下,他目前成品是10+2圈每齿槽,剩余空间还有点多。估计最多可以搞到10+3+1.
你的我看了下,12+7也有挺多剩余,估计最多可以12+7+2+1.

他的0.6mm的线,我看了下10根并排已经是很紧密的占满了整个齿槽长度,你的我看了下,比较紧密但是近端还有0.几毫米左右空隙,感觉没他的贴那么死。按AWG标准,如果他的是22号,0.64mm的(外直径,包括漆皮),那么齿槽长度最大为6yue4rimm,这个数除以12的话是0.53,按AWG标准的话,估计你的线不太可能是23号,0.574mm的,应该是24号,0.510mm的可能性比较大。

这样算来,10+3+1 0.64mm的线:14 X 0.326 = 4.56
12+7+2+1 0.51mm的线:22X = 4.51

AWG线参考:http://diyaudioprojects.com/Technical/American-Wire-Gauge/

我个人的体会是:一般来说比较理想的线径是齿槽间隙最内侧,即两个齿槽根部之间的距离的1/2为直径的线比较理想。AWG牌号如果只相差几号,努力绕的话槽满率应该是差不多的。比如我用的0.64mm(22号),和用0.91mm的(19号),绕同一个4130 12齿槽的定子,22号线的截面积刚好是19号线的一半(其实AWG的规律是N号线的截面积是(N-3)号线截面积的一半)。用22号线,我最多塞进去64-66根,尝试过4根一股并绕(16T每齿槽间隙)和3根一股并绕(22T每齿槽间隙)。用0.9的线,单根绕,每个齿槽间隙内顶多塞入32-33根,33根有点难。
但是如果用0.64mm的线,和蝎子常用的0.29mm的线(29号),那槽满率肯定是0.64的好很多。而且线太细,必然很多股,线圈层数比较多,这都将降低实际的winding factor。单层线圈绕出来的才是对于这个N,P组合最大的理论winding factor。由于我个人感觉,线径超过1.0mm的话,线比较硬,很难拉平,或者压平;0.9mm的对我来说差不多是极限了。但是由于0.64mm的线绕出来和0.9的槽满率差不多,因此我也就比较钟情于0.64mm的线,偶尔使用0.9mm的。除非对定子很大的,比如5340的定子,我想我下一次如果再绕的话会选择尝试比0.9mm更粗的线(之前我的两个5340都是用多股0.64mm绕的)
还有个问题想请教下:这个套件的确比较诱人,但是据老板介绍,貌似轴承外直径略小于定子固定底座的内孔径,而定子固定底座的外径有稍小于定子的内孔径。而老板也说了这个气隙差不多可以达到0.2mm。因此我也想了解下这些“间隙”到底有多大?能顺利安装吗?谢谢。

[ 本帖最后由 modisc 于 2012-6-10 05:17 编辑 ]

0.6mm.jpg (19.49 KB, 下载次数: 41)

0.6mm.jpg

欢迎继续阅读楼主其他信息

242
发表于 2012-6-10 06:0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感谢楼主
243
发表于 2012-6-10 08:58 | 只看该作者
我的线是线径0.55,不算皮,无氧铜的线比较软了,至于地3层是还可以,但是对于Kv这个不需要了,对于绕法上7转3的这层线很难过,除非每次3槽19完成了,再同时补绕,美观上差很多
244
发表于 2012-6-10 09:02 | 只看该作者
你说的24号线用过了都,正是这个线是这个直径我才会说这个绕线很难,没有千分尺,土方法测直径,19圈绕一排,长度11mm,故直径为0.579,也该就是你说的23号线,呵呵,不大可能的是可能的

[ 本帖最后由 摩天轮1111 于 2012-6-10 09:11 编辑 ]
245
发表于 2012-6-10 09:19 | 只看该作者
:em24:
246
发表于 2012-6-10 09:4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58楼 modisc 的帖子

定子座直径是大于定子内孔的,轴承直径是比定子座轴承孔要小点,应该是属于过渡配合那种,定子不是太整齐,转子材料不是很满意,轴6mm,轴材料不满意,和蝎子天壤之别,顶丝顶死,螺丝拧轴夹桨会把轴往上拔,顶丝顶进的坑会被一直拖出一条沟,够买需谨慎,确实够折腾,但是做好了效果不错,老板建议配置,12圈的,我不建议,

[ 本帖最后由 摩天轮1111 于 2012-6-10 15:37 编辑 ]
247
发表于 2012-6-10 13:15 | 只看该作者
建议LZ试用下方型漆包线来绕电机,满槽率可接近理想。
248
 楼主| 发表于 2012-6-10 17:0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心在中天 于 2012/6/10 13:15 发表
建议LZ试用下方型漆包线来绕电机,满槽率可接近理想。

这个powercroco网站上有测试的,用的方形漆包线,槽满率是有点提升。不过这种线难搞到合适尺寸的,尺寸不合适的话还不如用圆线绕呢。
http://www.croco.powerditto.de/megacroco.html

1.7X1.7mm.jpg (60.64 KB, 下载次数: 76)

1.7X1.7mm.jpg
249
发表于 2012-6-10 17:11 | 只看该作者
哇  这帖子火了啊   要看KV 值的
250
 楼主| 发表于 2012-6-10 17:2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摩天轮1111 于 2012/6/10 08:58 发表
我的线是线径0.55,不算皮,无氧铜的线比较软了,至于地3层是还可以,但是对于Kv这个不需要了,对于绕法上7转3的这层线很难过,除非每次3槽19完成了,再同时补绕,美观上差很多

如果确实是0.57的线,那槽满率算起来的确比用0.64的高挺多。不过我个人感觉这个还是有待斟酌,通常线径相差不大的绕同一个定子,槽满率不会相差这么大的。

绕电机嘛,你为啥追求美观呢,当然是绕进去越多越好,呵呵:http://bbs.5imx.com/forum.php?mo ... ;tid=598691&page=7#pid7721185
251
 楼主| 发表于 2012-6-10 17:2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摩天轮1111 于 2012/6/10 09:02 发表
你说的24号线用过了都,正是这个线是这个直径我才会说这个绕线很难,没有千分尺,土方法测直径,19圈绕一排,长度11mm,故直径为0.579,也该就是你说的23号线,呵呵,不大可能的是可能的

这个不是土方法,是经典方法,哈哈,我也只有个便宜的游标卡尺,必须用这个方法哈!
252
 楼主| 发表于 2012-6-10 17:3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摩天轮1111 于 2012/6/10 09:40 发表
定子座直径是大于定子内孔的,轴承直径是比定子座轴承孔要小点,应该是属于过渡配合那种,定子不是太整齐,转子材料不是很满意,轴6mm,轴材料不满意,和蝎子天壤之别,顶丝顶死,螺丝拧轴夹桨会把轴往上拔,顶丝顶进 ...

这个价格还是不错的。
昨晚才注意到双天电机原来出了那款130-60尺寸的电机啊,1万多。。。http://www.dualsky.com/pro_list_for.asp?sid=119&nid=128&lid=243&id=643 (论坛不能发淘宝,到官网找了个地址)

蝎子的是这个,目前还没得卖
253
发表于 2012-6-10 17:41 | 只看该作者
今天刚刚完成的第二个,两个凑个笑脸,绕完这一个基本要花费一天的时间,第二层的线基本都是穿进去的,每穿一根要压平一次线,否则下一槽就没法绕了,对于这个绕发下来的kv应该是我能接受的最低的kv了,若是3层再有绕组,这个电机估计我找不到合适的桨给它用了。。。。

未命名1.jpg (56 KB, 下载次数: 57)

未命名1.jpg

未命名2.jpg (84.29 KB, 下载次数: 69)

未命名2.jpg
254
发表于 2012-6-10 17:48 | 只看该作者
这个powercroco网站上有测试的,用的方形漆包线,槽满率是有点提升。不过这种线难搞到合适尺寸的,尺寸不合适的话还不如用圆线绕呢。
http://www.croco.powerditto.de/megacroco.html
附件

这个不该都拿一层去对比,后者的那可以绕上2层等等,目前算覆铜率的话,我的0.55,19和0.63,12就是4.514对3.741,差别。。。。。。但是我一般都是直接拿线径平方乘以圈数,这样比较直观,方便
255
 楼主| 发表于 2012-6-10 18:2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摩天轮1111 于 2012/6/10 17:48 发表

这个不该都拿一层去对比,后者的那可以绕上2层等等,目前算覆铜率的话,我的0.55,19和0.63,12就是4.514对3.741,差别。。。。。。但是我一般都是直接拿线径平方乘以圈数,这样比较直观,方便

这么计算不准确的,建议还是参考AWG的标准:http://diyaudioprojects.com/Technical/American-Wire-Gauge/
“这个不该都拿一层去对比”这个是啥意思?没看懂,呵呵
我之前提到“一层”,好像是说层数多了会降低实际winding factor,不知道你说的这个1层是啥意思?实际上绕线一般都至少2层,或者是1层+1-2根。
256
 楼主| 发表于 2012-6-10 19:0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摩天轮1111 于 2012/6/10 17:41 发表
今天刚刚完成的第二个,两个凑个笑脸,绕完这一个基本要花费一天的时间,第二层的线基本都是穿进去的,每穿一根要压平一次线,否则下一槽就没法绕了,对于这个绕发下来的kv应该是我能接受的最低的kv了,若是3层再有绕 ...


这个是18N24P的绕线字母公式,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你想要高一点的Kv,可以有很多办法的。具体你可以参考本帖中对"half parallel winding”的描述。

不知道你手头还有没有这个没绕的套件,否则你可以用几根线尝试一下以下几种方法:
1)改变绕线方式:2根并绕,比如没个齿槽10圈?2根并绕可以绕的和一根一股绕一样整齐,但是3根或以上可能就难了。如果1根0.55 19T(每齿槽上),普通绕法,三角接法,KV是1000的话。那2根一股,10T,普通绕法,三角接法,KV = 1900;星型接法,KV=1097
2)改变接线方式:正常绕线,红色的A,蓝色的B,绿色的C,都是一根线绕到底,我想你也是这么绕的。
A占用1,4,7,10,13,16齿槽
B占用2,5,8,11,14,17齿槽
C占用3,6,9,12,15,18齿槽
2.1)你可以A,1,4,7;然后换一根线,A',10,13,16。后面的线也是一样,这样就有6根线。12个线头。先把这12个线头变成6个线头,就是A头-A'头,A尾-A’尾;B头-B'头。。。。。C尾-C'尾。然后就可以把这6个线头按三角或星型接起来。假设你此时还是用1根0.55 19T(每齿槽上):三角接法:Kv = 2000;星型接法,Kv=1155
2.2)你还可以A,1,4;A',7,10;A'',13,16。。。。。这样就是9根线,18哥线头。然后通过A头-A'头-A''头。。。。变成6个线头。然后按三角(KV=3000)或星型接法(KV = 1732)
上述2)中的两种方法便是parallel winding的应用。所以如果你目前的单根19T三角,KV是1000的话,如果你喜欢单根绕,你还是可以通过改变接线方式让KV变成更高的1155,1732,2000,3000.

从这里你也可以看出厂家使用很细的线多股绕的主要目的之一:除了好绕之外,还可以在保证一定槽满率额前提下,通过改变每一股中细线的根数,比较随意的绕多种圈数。

[ 本帖最后由 modisc 于 2012-6-10 19:09 编辑 ]
257
 楼主| 发表于 2012-6-10 19:59 | 只看该作者
而对于这个18N24P的定子,还可以采用间隔齿槽绕线的方式http://bbs.5imx.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98691&;page=12#pid7963608,估计可以让槽满率更大:A-B-C-A-B-C-A-B-C-,根据你所需要的KV,估计可以用单根0.9mm到1.2mm的绕,Y接法。winding factor 都是0.866,说实话这种NP组合比较差。
双天有款XM5015TE的24N28P电机,定子尺寸大约4115。我刚搞了一个还没到货,准备采用间隔齿槽绕线。帖子中前面已有对dLRK和LRK的winding factor的比较,LRK的winding factor很高,是间隔齿槽绕线的一个极致。而对于所有NP是12N14P倍数的,采用间隔齿槽绕线,都将获得LRK一样的9.66的超高winding factor.

[ 本帖最后由 modisc 于 2012-6-10 20:07 编辑 ]

18N24P.jpg (65.16 KB, 下载次数: 75)

18N24P.jpg

24N28P_dLRK type.jpg (72.34 KB, 下载次数: 73)

24N28P_dLRK type.jpg

24N28P_LRK type.jpg (71.2 KB, 下载次数: 53)

24N28P_LRK type.jpg
258
发表于 2012-6-11 01:51 | 只看该作者
双天的这个我关注很久了,出来有段时间了,观望,看看你的效果,套件我手上还有4个,肯定还是得按现在的做法绕完的,一共6个,做东西用的,你懂的,至于双线10t绕不了的,,,,呵呵,先看你的5015
259
 楼主| 发表于 2012-6-11 05:34 | 只看该作者
我还是建议你先多尝试下,反正你手头应该有些6轴用的正反浆,多测试几种绕法,看哪种kv用哪种浆在3S效率
最高。想DIY
个高效6轴还是值得多尝试几次的,呵呵

否则即使做好了也会有些想法,是不是还能再改进,那时候再重来就够折腾了。不如先做好各种尝试,这样做出来的东西至少可以对自己说我尽力了。

比如你花点时间尝试一个间隔齿槽绕线,绕到相近的kv,还真说不不定就能多绕几圈,或者效率还真就会高那么一点.
我自己没测拉力的工具台,比较悲情,只能简单看看带桨电压电流之类的。你也看到我从没发什么关于拉力、实际效率之类的帖子。我自己倒是想DIY个测拉力的底座。苦于找不到啥方便点的材料。我有个5340 带20X12的毫克的三叶桨的,6S下才50A左右,估计可以弄到10S。6S下我拿手上测试的,拉力有点吓人。。。苦于没有测拉力的台子啊,哎。

[ 本帖最后由 modisc 于 2012-6-11 06:10 编辑 ]
260
 楼主| 发表于 2012-6-11 05:5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摩天轮1111 于 2012/6/11 01:51 发表
双天的这个我关注很久了,出来有段时间了,观望,看看你的效果,套件我手上还有4个,肯定还是得按现在的做法绕完的,一共6个,做东西用的,你懂的,至于双线10t绕不了的,,,,呵呵,先看你的5015


就是不知道双天的用料如何。你这个套件的陶瓷轴承,N50磁钢还是很给力的。双天的外观看起来挺骚,桨夹系统我也比较喜欢,可以搞三叶浆或四叶,你这个好像只能用两叶。看图片双天的气隙挺小,而且貌似不用把定子从底座拆下来就可以绕。磁钢牌号就相信他至少应的n42了吧。现在就期待下双天的这个电机的矽钢片厚度了。

叫5015,其实50是转子外直径,定子估计41,倒是确定了定子厚度是15mm。总体来说4115尺寸的一个24n28p,外观又挺骚,还是对得起他这个价格。矽钢片如果0.2,那就赚翻了,如果0.35,那也只有认了。不过通过间隔齿槽绕,winding factor 理论最大直能到0.966,这点还是十分满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内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