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iMX宗旨:分享遥控模型兴趣爱好

5iMX.com 我爱模型 玩家论坛 ——专业遥控模型和无人机玩家论坛(玩模型就上我爱模型,创始于2003年)
楼主: masm3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电直直驱电机DIY实验(固定式实验台实验,飞行实验)

[复制链接]
281
发表于 2007-11-19 16:02 | 只看该作者
个人觉得无须尝试有感电机了,无刷电机扭矩与有感无感关系不大
从电路角度讲,有感无感只是切换电流方向的方式与时机不同
原始的电扭矩产生于导线与磁体
应该与磁场强度与电流强度关系比较大
或者说无刷电机的硬件结构决定了扭矩

楼主贴出的“横向磁通电机”才是低转速大扭矩的好结构
楼主拆过硬盘吗?看看硬盘磁头摆臂的驱动系统
与“横向磁通电机”的结构类似
如果你打开了硬盘盖,又没有破坏硬盘电路
可以通电看一下工作过程(危险)
你会为硬盘摆臂动作的高速与精确所感动的

[ 本帖最后由 johnfen 于 2007-11-19 16:04 编辑 ]

欢迎继续阅读楼主其他信息

282
发表于 2007-11-20 00:27 | 只看该作者
瞬时扭矩不足+发热严重。。。嗯。。。如果制作工艺上没有问题的话,这样的现象说明马达没有工作在最佳效率的工作区间,现在应该是工作在稍微超载的状态下了。建议你先测一下你现在的设置的Kv值,就是空载(不带桨)的时候,每V的钻速是多少。再对比一下带负载(最大螺距)下的钻速,如果接近或低于1/2Kv就肯定是超载了。

说几点masm可能没考虑到的地方,供参考:
1)导磁环:我看到你做的外壳没有把所有磁铁覆盖上,而且似乎是用铝一体车制的。马达的外壳一定要有导磁良好的材料(不锈钢的导磁也不行)做的外圈,使整个磁路都封闭起来。而且这个导磁环还要足够厚,最理想是厚到在外层完全测不到磁性,这样磁铁才会发挥出最大的效率,(君不见某些有刷马达外还加了一层铁环么)。如果原来真的没有做导磁外层,现在加上的话,磁通会增加近一倍,扭距也会增加接近一倍,但KV值会低差不多一半。

2)绕线方式:绕线方式很重要,最简单的是ABC三相顺绕,以星(Y)型或三角型(delta)连接。而LRK(12槽14极)可以得到高扭力低钻速的特性(相比普通ABC绕法)。甚至还有一只PowerCrocodile的复杂绕法(18槽20极),专为直驱电直而生,似乎比LRK更胜一筹。
http://babelfish.altavista.com/b ... o.de%2fTheorie.html
营养很多,但只能靠软件从德语翻译成英语,大家将就看吧。

3)接线方法:以星(Y)型连接,可以得到三角(delta)连接1.7倍的扭距,和1/1.7的Kv值(钻速)。

4)圈数:如果masm确认整体功率是足够的,而以上几点都搞好了,但扭距似乎还是不足。那么,你可以尝试每槽多绕几圈,以获得更低的Kv值。这样,可以使你的马达工作在比较高效率的工作区间,减少发热。

5)叠片厚度:由于扭距是=磁通密度x磁通面积x圈数x电流。从你的图上看,似乎还可以加几片叠片来增大截面积,扭距和整体功率也能获得提升。

6)磁隙:磁隙越小扭距越大,但高速时的铜损比较高。不过以电直主轴2~3K的钻速,应该还OK。

我也正在搞一个直驱的无刷(转子直径60mm),正在发愁搞不到合适的叠片呢 :em20: 。如果masm有条件自己切割叠片的话,建议你试一下正宗的LRK叠片设计(然后转卖十几片给我:em15: )。它原来是专为公共汽车、装甲车甚至是坦克的轮内直驱电机而设计的哦。叠片的形状并不是普通的锤头型,有兴趣的话来信互相交流一下。
283
发表于 2007-11-23 21:09 | 只看该作者
超级技术强贴留名
284
发表于 2007-11-24 12:55 | 只看该作者
这种技术贴,多看看后看来以后得好好学习才对。:em21:
285
发表于 2007-12-1 17:16 | 只看该作者
长见识呀
286
发表于 2007-12-1 18:08 | 只看该作者
玩电直应当向楼主这样疯人学习啊:em15:
287
发表于 2007-12-3 13:11 | 只看该作者
佩服,佩服
288
发表于 2007-12-6 03:09 | 只看该作者
LZ大侠,我是菜鸟,拜读贵贴,深感佩服,发热严重不知跟以下几个情况有没有关系呢?
     1)转子是用铁制的,线圈产生的涡流使转子发热.
     2)高转速使轴承发热.
     3)也可能是最有可能的,就是因为线圈绕在矽钢芯上,线圈的交变磁场产生的涡流使矽钢芯感应发热,转速越高,电流越大,变化磁场越快,发热越严重,如果是这个原因,就很难解决了,何不把定子的底座用铝材车制成散热鳍片的形状,让矽钢芯的热通过它散发出去,可能更加实际。铝材我记得好像不会感应发热的吧.如要阻隔涡流可用铁氧粉与粘合剂混合,压制成片状,挡在中间。
    ps:如果不用散热片,把主轴的另一端(电机底部),把轴加长一点,然后插上一个合适的风扇叶,让它吹向线圈,应该有点效果吧?呵呵。
         各位不要用砖头拍我,哈哈

[ 本帖最后由 基本上 于 2007-12-6 04:22 编辑 ]
289
发表于 2007-12-8 10:32 | 只看该作者
好贴啊~~~~
狂顶起~~~~~~:em15:
290
发表于 2007-12-8 19:52 | 只看该作者

期待最新进展

:em26: :em26: :em26:
291
发表于 2007-12-8 20:57 | 只看该作者
:em15: 往死里顶!
292
发表于 2007-12-10 15:07 | 只看该作者
风切音太爽了.强烈支持!
293
发表于 2007-12-11 22:41 | 只看该作者
这么好的帖子不顶太对不起LZ了,我自己都觉得惭愧!!!:em15:
294
发表于 2007-12-28 17:41 | 只看该作者
同意网友“基本上”的说法,使用阻隔涡流可用铁氧粉与粘合剂混合加工铁心,但个人觉得不必做成片状,直接压制成形即可,两边个一片矽钢片,中间填充贴粉与粘合剂的混合物压实。但工艺要求很高啊,还要加工模具。
还有不知道用磁心代替铁心会怎么样?涡流问题肯定是没有的,就是磁通的效率不知会怎样。我信口开河各位见谅。:em05:
295
发表于 2007-12-30 23:25 | 只看该作者
其实楼主何必强求钻牛角尖那???

如果30槽适合直驱,发热又少。厂家早开发了。毕竟那里的技术人才和设配都是很专业,条件很好的。

马达本来结构就简单,要拼就拼在磁钢,硅钢,槽数,排列密度上。可拼的空间太小了。所以楼主一定在以上几个点上拼过厂家,估计很难···很容易走死胡同。
LZ说热量一直下不来,那就说明效率不行啊,效率高的华,转换成热的电能据少。这就是证明了。

建议LZ转变思路!可否将少槽无刷和多槽无刷的优点整合一下那?如果LZ的思路就是拼线圈磁极等等·····那么窄的思路,估计要发明室温超导可以达到您的愿望······:em15:
296
发表于 2007-12-30 23:34 | 只看该作者
如果可以,希望楼主测量计算一下您的多槽无刷电-机械能转换效率是多少。
离目前的商品无刷差距是多少?如果差距不大,那么分析一下是否桨叶规格不适合您的无刷。测量一下您的无刷扭矩和什么转速下效率最高,得出最佳数据后,再往下分析桨叶在什么角度什么转速效率最高。

一个是电机,一个是桨叶。这两者得矛盾越小,您得无刷发热越少······
297
发表于 2007-12-30 23:35 | 只看该作者
毕竟电机和桨叶是搭档,天仙配才会又好姻缘········:em15:
298
发表于 2008-1-1 14:15 | 只看该作者
差点忘了顶:em15:
299
发表于 2008-1-3 11:52 | 只看该作者
顶了!
300
发表于 2008-1-3 13:02 | 只看该作者
花了一个多小时把贴子看完 十分佩服lz的精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内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