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iMX宗旨:分享遥控模型兴趣爱好

5iMX.com 我爱模型 玩家论坛 ——专业遥控模型和无人机玩家论坛(玩模型就上我爱模型,创始于2003年)
楼主: Lancre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看来普通的微车做1丝的精度还是容易做到的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0-10-26 18:5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CPS.LQZ 于 2010-10-26 18:27 发表
普通车床1丝,几乎是不可能。
经济型数苏控车床也做不到这样精度,要达这样精度起码是斜床身的线轨的精度高的数控车削中心了啊。

欢迎继续阅读楼主其他信息

22
发表于 2010-10-26 18:57 | 只看该作者
我从来都是留   4丝的研磨量   慢慢打磨1丝真的很难控制

[ 本帖最后由 蜂窝铝 于 2010-10-26 18:59 编辑 ]
23
发表于 2010-10-26 19:04 | 只看该作者
用卡尺都能加工到0.01高人也!!
24
发表于 2010-10-26 19:0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沙家浜 于 2010-10-26 11:42 发表
卡尺要能有1丝的测量精度?什么尺,这么历害?就算瑞士的好像出厂也就1丝多了啊

1丝的精度是感觉出来的。。。 尺只有一个工具 感觉才是最重要的。。。
要练到人机合一。。。那就要几丝就几丝了。。。:em15:
25
发表于 2010-10-26 19:17 | 只看该作者
我那沈一机的数控车都难做到1丝精度,有时好些可做到0.008,一般都在0.01-0.02这样。国产的机主轴一般回转精度在0.006,再加上XZ轴控制精度一般在0.006-0.015之间,所以要做0.01之内的精度的是不太好做的,要达到这个精度,估计主轴要控制在0.003之内,XZ轴要控制在0.005-0.008,这样还有点可能,达到这样的控制精度,线规是必需的,系统最少要法那克的了,光栅尺要用海德汉的了。没40万搞不定了啊。
26
发表于 2010-10-26 19:25 | 只看该作者
我车东西,都是用卡尺量,信不过手轮上的刻度
27
发表于 2010-10-26 20:03 | 只看该作者
车床刚买来的时候精度确实可以
外圆
千分尺
BV-20L
不锈钢

用不锈钢大螺栓当材料过后
车光大螺纹后
断刀尖后 等粗用后
发现精度没了
主要体现在 靠近卡盘处和远离卡盘处的工件 粗细不一致了
28
发表于 2010-10-26 20:24 | 只看该作者
没想到这里玩机加的人还真不少啊,卡尺测量精度达不到0.01吧,达到这样的精度应该要用千分尺吧,内径的话要量杆哦
29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6 22:59 | 只看该作者

多谢各位的回复,让人获益良多!

多谢各位。:em21: 发帖的时候心里也想到有不少人会有异议,大家经验和理论也比较丰富,我实践不足也难以有足够的数据一一辩驳,如果一石激起若干知识的浪花,也很满足了。这里我想说的是:
我理解的误差是个统计的概念,而不是把系统拆分成部件件以后将每个子系统的误差的简单累加(那样会发现很多事情都做不成)。

这个统计概念下谈的精度,其实背后的牺牲是成品率。我也知道把手按在车床拖板上,百分表就可以看到车床就有若干个丝的变形,我也知道百分卡尺本身也有误差。我谈的系统目标,是一个最终目标,基本上忽略掉当中技术的细节,大家争论的本质或许是对统计中具体权重的分歧,比如说,有人认为设备重要,达成目标过程的设备的指标占的权重就大,而我认为人的操控重要,就可以忽略掉所谓主轴的跳动,或者百分卡尺的质量问题等等这些东西,因为事实我没有办法考察这些指标,所有的工作的评估,其实就来自于结果的直接检验:打表,车圆,百分卡尺测量,看起来合格,卸下工件,试安装,间隙配合成功。但这样的完美事,不是每次都出现,而是10次里面有若干次是成功的(这就是统计的结果),这代表了成品率。
而业余和生产的区别之一就在于:业余不关心成品率,生产却要求成品率。我发帖说普通车床能做1个丝的机加工配合,相信现实中也是存在的,只不过更多的取决于经验,所以也验证了,以2k4为代表的家用机床,不适合生产,但也能达到DIY的目标。2k4不是什么好东西,但可以用于高精度的DIY的实践,前提是消耗更多的业余时间,这来自经验。

[ 本帖最后由 Lancrey 于 2010-10-26 23:07 编辑 ]

误差分布.jpg (19.51 KB, 下载次数: 17)

误差分布.jpg
30
发表于 2010-10-26 23:55 | 只看该作者
支持楼主的观点。
31
发表于 2010-10-27 01:57 | 只看该作者
感觉靠猴子敲出诗的方法做零件   成功几率太小     

简单零件可能用上百个零件堆出一个合格的   但是如果是复杂零件   每个地方都要靠这么碰运气 那废品率高到一个不可想象的程度

还是提高精度  改进工艺才是正道
32
发表于 2010-10-27 07:23 | 只看该作者
工厂习惯一般把忽米叫做“丝”,或“道”,1丝=0.01毫米,就是百分之一毫米。
公制长度单位中还有一个“丝米”,1丝米=10忽米,也就是1“丝米”等于10“丝”。

普通车床经过精心操作,也能做到1丝。为什么不能呢?加工过程中总有个进程吧,当进程到达1丝的时候,那么就会出现1丝精度的零件,只是受耐心和技术以及成功率等因素影响。
33
发表于 2010-10-27 08:07 | 只看该作者
精度来自于细心:em01:
34
发表于 2010-10-27 17:0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4楼 sas123123 的帖子

不是整根的误差的问题,而是2根要误差在0.01
35
发表于 2010-10-27 17:10 | 只看该作者
感觉2根的话,应该叫公差了,公差要控制在0.01难度太大.一根的话,还是可以达到的.
36
发表于 2010-10-27 18:42 | 只看该作者
制作单一一套两套可能可以,但批量就不行了。
37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7 18:45 | 只看该作者

现实中普通设备确实可以做到很精密

系统(包含工具的能力、操作者的经验、工艺方法、测量方法等)的误差可以在内部实现抵消的,这个可能是很多人用单用指标来评估性能所没有考虑到的。

现实中,可以不用考虑这么多的指标,大自然会自动完成一个“加权平均”而不是简单的算术平均,最后宏观上会给达成精密的目标让出一条道路来。

比如说,百分表可能自己就不准,但如果20.00mm的气缸是这个百分表测出来的,接着车的活塞19.99mm也是这个百分表测出来的配合上一个气缸的,其实百分表准与不准关系就不大了,误差就实现了内部的抵消,照样完成1个丝的配合。

[ 本帖最后由 Lancrey 于 2010-10-27 18:46 编辑 ]
38
发表于 2010-10-28 13:37 | 只看该作者
能控制在0.1mm已经很不错啦:em15:
39
发表于 2010-10-28 14:19 | 只看该作者
直径意义上的一个丝感觉还是比较容易做到,之前用0618车小摆车的卡盘接杆,用巨无霸百分表顶着托板车,最后一刀的车削量控制在0.06-0.1左右,最高精度一般可以控制在5道左右,我一般是留+5道,然后用红宝石油石做最后抛光,出来精度相当理想(前提是主轴发蓝回转径跳得足够小),但是其中和车刀,转速,给进量有很大的关系,做到这个也不是不可能,床工是关键
40
发表于 2010-12-3 08:19 | 只看该作者
人家说了是普车,普车的精度靠人;数车的精度靠机器。
我第一次玩车加工能达到0.02的尺寸精度,当然那是边测量边加工实现的。:em15:床子是6140,我们的教学设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内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