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iMX宗旨:分享遥控模型兴趣爱好

5iMX.com 我爱模型 玩家论坛 ——专业遥控模型和无人机玩家论坛(玩模型就上我爱模型,创始于2003年)
楼主: 论坛老模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竞速发动机的深度改造——代老贾发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09-10-22 09:58 | 只看该作者
原来比赛是这样的啊~。。。

欢迎继续阅读楼主其他信息

42
发表于 2009-10-22 12:46 | 只看该作者
接下来是不是,直接订制发动机了?
43
发表于 2009-10-22 17:0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速度 于 2009-10-21 20:36 发表
我在想 还是那个汽缸盖车的漂亮  不知道是用什么工具车的 材料是什么 可以透露一下吗 :em21:

缸盖就是用原配的那个缸顶车的。
44
发表于 2009-10-22 21:4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JJKUO 于 2009-10-22 07:47 发表
30000~40000真車F1賽車都不到這轉速一半能說轉速不高....要平衡配重是有計算方式跟方法..整個掃氣通道被放大要就能提高轉速.不是那麼簡單.還要有多方配合...分氣定時各角度...壓縮比.跟加速管..燃料配合都有一定相關 ...

动平衡除了看转速以外还要看曲轴直径。模型发动机尺寸很小,即使转速高,实际影响也不是很大。
我说的转速不高,是相对模型涡喷的100000RPM以上的转速而言。
另外,内燃机的曲轴动平衡并不是那么简单,还要把连杆和活塞的质量计算在内才行,这个即使一般的动平衡机也做不了。
领外,你说的没错发动机改造后,各方面的特性边化都很大,调试的工作甚至比改造更麻烦。
45
发表于 2009-10-22 21:4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C.K.Y. 于 2009-10-22 02:32 发表


我想你的是直升机的配搭机器吧,(也有風減速比的)當改了的机器一般轉速提高,扭力下降,应以齿輪比來相配合發挥,
高轉速油針也相应要调大啊.

那要看你怎么改了,除非改变了缸径—行程的比例,如果仅仅是修整了扫气道,使混和气更顺畅,理论上是不会改变扭矩—转速曲线的。
46
发表于 2009-10-22 21:4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C.K.Y. 于 2009-10-22 02:38 发表


全由老爸一手包辨:em17:

应要用同一品牌船壳,同一品牌机器(一律原庄不準改):em19:

按你这么说,F1也应该由组委会统一发放发动机,不允许车厂自己开发新型发动机啦:em15:
47
发表于 2009-10-22 22:23 | 只看该作者
ding
48
发表于 2009-10-22 22:5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Edward 于 2009-10-22 21:43 发表

动平衡除了看转速以外还要看曲轴直径。模型发动机尺寸很小,即使转速高,实际影响也不是很大。
我说的转速不高,是相对模型涡喷的100000RPM以上的转速而言。
另外,内燃机的曲轴动平衡并不是那么简单,还要把连杆 ...
往復式發動機不可能完全平衡..只能做到接近值.也可設計最不平衡的點移到不重要的轉速區域..避免不必要的震動影響引擎零件的壽命....你提到(连杆和活塞的质量计算在内才行)計算出來的重量套在曲軸柄上配重就可..10多年前我就擁有法國JPS渦輪發動機...此發動機沒有動平衡問題...旋轉件都是質量平衡的圓形件...在亞洲所生產的模型引擎的材料比不上歐洲的材料同樣的料號卻不同的強度...同樣活塞料卻含矽量亞洲最高只到24%  意大利可到29%而我以前搞到的西伯利亞卻到31%還能含鈦1%...体值不同無法相比...引擎調整我在比賽場上(飛機/車/船)見過高手不少很容易能請教到,...但真正懂加速管的還不多見...我發現船模上加速管提升空間還很大.很少看到有人在討論..我個人覺得這才是重點...
49
发表于 2009-10-23 00:4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C.K.Y. 于 2009-10-22 02:22 发表


现時很多是用減速箱配合的,在合理的齿比配搭下也有很好的加减速來比併的!!(以所为轉数博馬力)
"預壓縮室的容積被加大.會造成遇壓不足導至混合氣進到燃燒室的時 ...
但當轉速有所提高時便是最佳的補充压力之一 ...

:em15: 其實大師以自己的習慣為大家提供了新理據呢! 正因為KY大師予以前提供了只用一車葉由電船至電油船理論,即等予一只X482疑似的車葉可走天涯;當馬力不足時只須用工具改變縲矩即可,因此可以成功地(以所为轉数博馬力)!! 有時理論是要經過家長指引的,公開給大家也未必有人信,若你相信也未必練成大師KY的造藝,所以益你還是害你就要看你與大師有沒有緣啦!
50
发表于 2009-10-23 01:0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JJKUO 于 2009-10-22 22:52 发表
往復式發動機不可能完全平衡..只能做到接近值.也可設計最不平衡的點移到不重要的轉速區域..避免不必要的震動影響引擎零件的壽命....你提到(连杆和活塞的质量计算在内才行)計算出來的重量套在曲軸柄上配重就可..10多年 ...

涡喷当然没有连杆和活塞的问题,涡喷最主要的是转子动平衡的精度。
加速管其实没什么神秘,就是把发动机本身排气的能量,间隔半个周期反射回去,使发动机在一定转速下排气和效率提高,并阻止新鲜的混合气溢出。
加速管设计的关键是必须要和发动机的转速匹配。如果发动机转速是20000RPM,而套一个21000RPM的管子上去,也许发动机连20000RPM的转速都达不到。
还有就是谐振的范围,范围越宽,加速性能越弱,范围越窄,加速性能越强。
在设计上就是通过改变两边的锥度来控制谐振范围,通过改变长度来控制谐振的频率。
不知道有没有人考虑过另一个问题,就是发动机排气温度,因为温度不同,音速不一样,反射周期就不同。
我比较倾向于叫谐振管,因为加速管这个名字似乎有点故弄玄虚的感觉。

[ 本帖最后由 Edward 于 2009-10-23 01:16 编辑 ]
51
发表于 2009-10-23 08:0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Edward 于 2009-10-23 01:09 发表

涡喷当然没有连杆和活塞的问题,涡喷最主要的是转子动平衡的精度。
加速管其实没什么神秘,就是把发动机本身排气的能量,间隔半个周期反射回去,使发动机在一定转速下排气和效率提高,并阻止新鲜的混合气溢出。
...
加速管不是你想像的那樣簡單...有個航模項目F2A 這項目是2.5CC發動機發動機在地面上約最高速18000~20000飛到天上共震跑出時可達40000~41000這中間的差別轉數,,不是加速管長短移動那麼簡單..在國外發動機玩家宣稱加速管是所為的"黑洞''深不可測...如你所說的(发动机排气温度,因为温度不同,音速不一样,反射周期就不同)所以在計算加速管的經驗公式會倒入排汽角度跟廢氣速度跟排氣口面積以求得共震(協震)反射波的長度.. 所以要瞭解加速管要先瞭解引擎排氣角度的影響跟關係...排氣角度越高引擎的有效行程越短所以扭力變小....所以這部份被一些初改引擎排氣角的改裝者所忽略..發現扭力變小而不知所措....一般只是知道轉速越高加速管越短...越長扭力會變大...但加速管的形狀也可改變扭力跟轉速...但在這部份我在船模市售加速管中沒有看到突破...

[ 本帖最后由 JJKUO 于 2009-10-23 09:34 编辑 ]
52
发表于 2009-10-23 09:53 | 只看该作者
专家就是不同实力就体现在这些地方8错!开眼界了!
53
发表于 2009-10-23 10:57 | 只看该作者
那些改造件能不能批量生产啊
54
发表于 2009-10-23 11:57 | 只看该作者
有小批量的…novarossi有手改机卖的
55
发表于 2009-10-23 12:56 | 只看该作者
强贴,一定要顶啊!!
56
发表于 2009-10-23 20:19 | 只看该作者
太高深!不懂!
57
发表于 2009-10-23 22:5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JJKUO 于 2009-10-23 08:01 发表
加速管不是你想像的那樣簡單...有個航模項目F2A 這項目是2.5CC發動機發動機在地面上約最高速18000~20000飛到天上共震跑出時可達40000~41000這中間的差別轉數,,不是加速管長短移動那麼簡單..在國外發動機玩家宣稱加速 ...

加速管的原理就是我说的那么简单,只不过具体计算涉及的变量太多,要平衡各个变量就非常困难。
我见过适应转速变化的方法就是可变的加速管,像一个气缸一样,可以伸长缩短,不过就不知道具体是怎么控制的,而且气密性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至于加速管形状的不同,主要目的是使反射回发动机的波形产生变化,引起扫气排气的一些细微差异,个人感觉帮助不是很大。
58
发表于 2009-10-24 09:13 | 只看该作者
真强!
59
发表于 2009-10-24 10:5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Edward 于 2009-10-23 22:56 发表

加速管的原理就是我说的那么简单,只不过具体计算涉及的变量太多,要平衡各个变量就非常困难。
我见过适应转速变化的方法就是可变的加速管,像一个气缸一样,可以伸长缩短,不过就不知道具体是怎么控制的,而且气 ...
可調長度加速管約20年前見人試過..後來就沒再使用..所以應該有問題.還沒解決...但最近在網上見過http://home.intekom.com/modelboats/boat/tunepipp.html.如你有興趣可計算一下加速管長度實際應證一下..L=(530*(排氣角度-10))/(RPM*12)單位mm  L=協振管後面漸縮管中間部份到火嘴中間位置..

[ 本帖最后由 JJKUO 于 2009-10-24 11:05 编辑 ]
60
发表于 2009-10-24 12:09 | 只看该作者
期待测试报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内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