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用比较客观的角度来看这次的事件,也是一种经验分享,提供参考:
从影片中看来,直升机是在机体前进时,忽然一个头朝下,接著瞬间拉升后分解的,分解的原因我判断是主桨砍尾管,之后强大的撞击力道、撕扯力道把球头扣给弄坏。
以上是我个人对此影片的判断,接著讲述一下我自己砍尾管的经验。
我砍过尾管的直升机有翼手龙50、JR Airskipper90,见过别人砍过的有JR Vibe90、Hirobo sdx等等,通常都是在剧烈「升舵」时砍中的。
分享我自己的经验:
翼手龙50刚推出时是黑色的横轴橡胶,之后为了3D飞行做了蓝色70度与红色80度两种,剧烈3D要用80度红色,那橡胶明显的硬,但是会老化,对我来说红色橡胶依然是不够用,所以事后我用塑钢车削了完全硬的横轴塑胶,机体更灵活,但是转速低于1550转就会严重点头。
我印象中,砍尾管的那一次橡胶应该是蓝色的,而且飞行了很长一段时间,横轴橡胶软化加上剧烈的升舵,旋翼摆荡过度就会砍中尾管,下场当然是凄惨!
JR Airskipper90砍尾管事件,原因也是相同,当时推出这台直升机时,大家都认为他是标榜F3C用,实际上他也可以3D飞行,而且很灵活,这也是我相当喜欢的日系直升机之一。
砍尾管的那一次,是在一次赛前练习,其实在那之前我用这台直升机参加过F3C的比赛,事后就很少碰这直升机,直到两个月后的3D赛,我只把平衡翼换掉,其他都没改,包括以4个O环组成的横轴橡胶组。
原本练习时都没什么问题,但是在赛场上练习时,人很多,或许是因为人来疯,打舵比平常更激烈一点,一个钟摆特技就让我砍中了尾管,运气比较好的是只有削掉一层铝皮,尾管没断,安全降落。
之后看到别人飞行砍尾管,绝大多数都是严重打升舵造成的砍尾管,别以为你用手压横轴力量没这么大,飞行时的摆荡比想像中大一些。
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桨太软,那更会加重击中的危险性。
喔~对了,还有一次是去年发生的,我用Hirobo SDX测试时敲中尾管,但是没有受伤,直升机是新的,发动机也是新的,怎么会这样呢?
分析原因出炉,因为发动机是新的,所以调整比较富油,我是主张磨合引擎时不要浪费燃料,所以会在磨合引擎时做特技,这次砍尾管的特技是「撞墙」(可以参考Alan教学视频中的撞墙特技),高速飞行后,猛啦一个升舵,然后负螺距打到底让机体瞬间煞住,机体好像撞墙一样。但这次撞墙特技让我砍了尾管,原因是我瞬间拉升舵时,很明显感受到引擎的转速下降的严重,转速降低让主桨无法完全伸直,因此敲了尾管一下,还好拉升后马上打负螺距,不然肯定要砍尾管。
防止打尾管的方法:
1.定期更换横轴橡胶。
2.引擎要在最佳状态,让转速能够完全维持,保证主桨能够完全伸直,尚未调整出最佳性能的引擎,在做特技时容易转速下降,造成离心力不足,主桨无法完全伸直。
3.某些特技尽量不要做,例如剧烈的升降舵来回打,晃动的频率一次又一次的增加,摆荡角度越来越大,是很容易砍尾管的。
4.主桨一定要锁紧,锁紧的定义不是锁死,而是锁紧后,把机体侧向,并且恍动机体,主桨不会垂下的松紧度为标准。
5.选用硬度够高的桨。
6.避免副翼升降同时打到底,在某些遥控器没有Swash Ring功能下,会瞬间造成十字盘干涉,使转速下降(如果你角度调整过大的话)
7.避免集体螺距全开时,把升舵打到底,一个很大的集体螺距损失的转速已经很多,加上很大的升舵产生的循环螺距损失更多,转速下降,很可能主桨无法伸直,当你变螺距时,就容易敲尾管。你试著把主桨往后折10~15度,然后再打螺距看看,你会发现主桨的末端很靠近尾管,这是可能发生的。
以上是我对砍尾管的一些经验与分析,仔细看看,你有没有我说的这些现象,如果有,请改进操控或者组装、调整的方式,任何一架直升机都经不起这样的考验,包括日本名厂都是,当然也包括亚拓。
欢迎有经验的玩家补充说明。 |
|